唐佳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我國地質災害基本狀況,接著筆者結合自身經驗針對地質災害防治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最后對地質環境的利用進行深入探討,旨在可以為相關人士提供理論性的參考依據,供以借鑒。
關鍵詞: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利用
引言
在最近幾年里,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增加,顯然對地質災害開展防治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相關單位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防治地質災害的力度,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繼而為日后開展類似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一、分析我國地質災害基本狀況
依據統計年鑒可以看到,在2004年到2013年這段期間,我國各地因為出現地質災害而導致傷亡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2846人,死亡人數已經達到了6823人。圖1是2004年~2013年因為地質災害傷亡人數、死亡人數變化折線圖。
依據上圖可以看到,從2004年開始一直到2013年這一時間段,平均每年傷亡人數約為1285人,平均死亡人數約為682人。尤其是在2010年期間,傷亡人數已經達3445人,死亡人數達到2244人,這次災害的發生是因為特大山洪泥石流引起的,可見預防地質災害對維護人身安全以及國家財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針對地質災害防治提出的解決措施
(一)構建完善的地質災害調查區
相關單位應當在地質災害頻繁的區域建立相應的調查區,同時還要成立專門的小組來對地質災害的具體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并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地質災害發生的成因,以便采取恰當的手段予以應對。不僅如此,還應當將地質災害發生的時間、顯著特征等相關因素考慮在內,采取恰當的手段加大預防地質災害的力度,進而為日后開展類似工作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二)設置地質災害警報裝置
為了進一步對地質災害區域防治效果進行深度剖析,相關人員應當采取恰當的手段設置相應的警報系統。一般而言,地質災害的警報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幾種:一種是預警管理;另一種是預警技術。這個時候相關人員就可以把新型的檢測技術滲透到警報裝置以后就可以準確找到地質災害,在災害發生的前期階段還要掌握地質災害的特征,并將其特征輸送到指定的地方,以便找到合理的解決對策,進而減少因為地質災害而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緊急處理機制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即便地質災害發生了也可以從容應對。構建完善的處理系統,尤其是針對災害比較嚴重的地區來說,在居民服務方面應當積極運用新型的處理技術,并和現階段的人力、物力等有機的結合起來,制定出災害響應機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對其機制加以優化。通常情況下,災害應急響應機制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應急處理技術;其二,網絡信息平臺;其三,應急設備等。一旦發生地質災害的情況,可以及時做出應急反應,同時還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組織有關部門到達災區,為災區人民的人身以及財產安全提供應有的保障,盡可能減少因為地質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分析地質環境的利用
(一)利用建設工程地質環境
相關人員在利用地質環境時,對工程地質環境實現安全建設有著積極的意義。第一,應當對工程所在地的所有信息做到熟練掌握,同時還要對地質影響因素的研究環節予以高度重視。由此可見,只有在全面掌握相關風險以及風險種類的基礎上,才能建設出安全的工程地質環境。所以,相關單位在對地質環境進行建設的時候,對其安全性進行科學的評價,并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少地質災害發生的概率;第二,樹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是因為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減少地質災害出現的幾率有著積極的意義。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人為因素是地質災害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人們應當對其具備清醒的頭腦,靈活運用工程地質環境,對人和自然資源和諧相處引起必要的重視,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對策減少和生態環境發展之間出現矛盾的情況;第三,如果想要建立完善的地質環境,那么除了要對工程和地質的安全性做好評估工作以外,還應當樹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而將地質環境的利用率加以提升。相關人員還要依據各項研究成果,對施工注意事項等諸多方面予以高度重視,這樣才能使地質環境利用效果可以達到最佳的狀態。
(二)利用區域地質環境
就區域地質環境的利用而言,相關人員應當將工程建設的具體特征考慮在內。通常情況下,應當對以下幾個方面予以高度重視:第一,對地質環境安全狀況進行分析與研究,并結合區域地質環境利用評價體系,熟練掌握監測區域地質環境。在全面熟悉區域地質環境的同時,還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對其做好分類建設工作;第二,只有熟練掌握地質資源,才能促使其他地質環境得到充分的利用。相關人員應當依據工程建設的具體狀況,對地質環境加以完善。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整個流程中,應當結合地質災害頻繁的地區,對其進行區別對待。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盡可能避免出現地質災害擴大的情況,這樣做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少地質災害嚴重的程度。所以,相關人員在靈活運用區域性地質環境的過程中,應當將其實用性與可行性考慮在內。第三,對地質環境利用中地質災害存在的危險系數全面了解以后,應當采取恰當的手段加大對地質環境建設的力度。在整個環節中除了要將目光放在相關研究當中,而且還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運用新型的技術進行研究,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扎實的基礎。不僅如此,在分區域建設地址環境的時候,需要將地質環境的實際狀況、地質區域功能性劃分等相關因素考慮在內,確保地質環境建設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進而將地質環境的應用率加以提升。
結語
總而言之,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地質災害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增加,促使防治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慢慢成為相關單位值得深思的課題之一。所以,相關單位應當全面了解地質災害的危害,意識到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時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地質環境利用的力度,進而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朝月.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問題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06):129
[2]劉傳正,劉艷輝.論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利用[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2,42(05):1469-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