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樹森
摘要:初中語文與小學語文相比,基礎知識增多,學習容量加大,學習要求提高,學生心理負擔加重。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調整心態、轉變思路、掌握學習方法,才能提高語文成績。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掌握方法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是人類語言的基礎。語文是開放性的,在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要想學好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更好的掌握語文這門學科呢?
一、調整心態,培養情感
(一)培養熱愛語言文字的情感。
漢語是國語、母語,學好母語是每個人的責任。對于語言的認識,在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中得到很大的啟示。韓麥爾先生對法國語言的精辟論述和高度贊美,"法國語言就如同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而我說:"漢語是世界最美的語言——最豐富、最準確。"小弗郎士為什么會從開始討厭分詞、覺得難學到后來熱愛法語、覺得挺容易學,這就是他對法國語言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也應該對漢文字有深厚的感情。你只有熱愛語文,充滿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才會變被動為主動,才能體會到學習語文的許多樂趣。
(二)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永遠保持一顆健康快樂的心態。生活中的花草樹木、自然風光、人情冷暖、社會發展、時代變遷等都是我們關注的對象,對于生活中的人和事,我們不能不聞不問、漠不關心。只要你帶著對生活濃濃的關愛,那么這一切的花草、樹木、自然風光等物體上都會留下你的烙印,語文就會在你的頭腦中化為獨特的感悟。所以我認為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學好語文。
二、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選擇適合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一)掌握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積極促進師生互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握閱讀教學以及作文教學兩大板塊進行教學。在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握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突破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本班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了解學生搜集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環節積極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使自己的語文能力和課堂能夠得到有效的接軌,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二)以學定教,創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選擇能夠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學定教,積極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積極主動進行思考探究,讓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其他學生對話,真正在思考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教師在授課之前要認真備課,再綜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語文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培養起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以及寫作的習慣。
三、適量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
四、活躍學習氛圍,培養自主拓展的學習習慣
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語文的拓展教學活動是很感興趣的,在自主拓展的過程中積極性也很高,但普遍存在不會拓展、不知道怎樣拓展的問題。我國學者龐維國將"自主學習"概括為:建立在自我意識發展基礎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策略基礎上的"會學",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礎上的"堅持學"。要讓學生能夠養成自主拓展學習的習慣,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加以指導,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加以訓練:1、每次拓展活動的難度不宜太大,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能夠完成,使他們樹立"我能學"的信心。2、在課堂的拓展活動評價中,多肯定學生的優點,樹立他們的成就感,達到主動"想學"的目的。3、在日常訓練中加強方法指導,有針對性地去完成一些具體拓展任務,逐步訓練能力,達到"會學"的程度。4、持之以恒,加強督查,循序漸進地形成"堅持學"的習慣。從而調動學生潛在的感知能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
五、走進學生,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古語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總是樂于上自己喜歡的教師的課,而且聽得認真。針對這一點,教師要有意識地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用心溝通,平等對話。
在師德調查中,95%以上的學生最不滿意的是教師與學生的談話。因為日常工作繁忙,能夠與學生談話的時間非常少,即便是談話,也經常是那些出了問題的學生,批評教育居多。然而,學生需要的談話并不是訓話、批評、教育,而是談心。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心靈上的溝通,思想上的交流。通過談心,學生能了解教師的關心和鼓勵,教師也能觀察到學生內心細微的變化,從而達到心靈上的共鳴。
(二)尊重學生,真誠相待。
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以成績好壞、家庭情況區別對待。對學生的愛護,不僅表現在學習上、思想上,還應該在生活上、情感上給予關心。并且,最重要的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上。教師不要永遠高高在上,給學生一種距離感和壓迫感,要在生活中做學生的益友,學習中做學生的良師,給自己定好位,為學生創造溫馨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他們才能更有學習的動力。
六、教師要注重自身業務素養提升
語文教師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首先要更新觀念,盡快從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長期以來,教學圍繞中高考的指揮棒轉,而忽視了對學生素質的培養。這一點,值得所有教師深思。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為主。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迅速轉變思想,轉變觀念,打好基礎,積極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表。
語文教師要提升自身業務素要,另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斷學習,繼續學習,豐富知識,努力提升自己。改革思想,跟上現代化發展的腳步。絕不能掉隊、落伍。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