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馳 萬恒宇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社會飛速發展,世界經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很多商品進入了中國市場,人們的選擇更加多元化。但是,很多商品的質量依然得不到保障,甚至一些商家為了謀取利潤,在食品中加入過量的添加劑,或者隨意地修改食品的有效期,這樣做不僅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而且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構成極大的威脅。建筑行業也不例外。在建筑行業中,有些企業只顧眼前的利益,過分追求工程的施工速度,不顧質量安全。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反而會給企業帶來不好的負面影響。要想獲得長遠的利潤,企業應該加大施工技術的研發力度,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強市政建筑的質量安全,而且也會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節省了能源資源。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可以給企業樹立良好的口碑,進而增強企業的綜合實力,給廣大人民構建舒適安心的生活場所。下面,我們就分析市政建筑的質量和施工技術。
關鍵詞:市政建筑;施工質量;施工技術
最近幾年,人們最常提到的詞就是“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網絡安全等都是人與人交流所要提到的熱門話題。這也正說明了安全隱患存在于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提高安全意識。人們工作學習時所處的辦公室或學校,娛樂放松時去的電影院和商場,鍛煉身體時去的健身房等市政建筑工程都有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可能短期內并不會發生安全事故,但是一直會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為了避免安全隱患的發生,建筑企業應該開展施工技術管理活動,及時發現和解決施工中的問題,全面地了解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地解決措施。
一、市政工程質量和施工技術管理的現狀
(一)企業重視工期而忽視質量
在施工的過程中,很多人都認為排水系統和建筑的結構安全沒有什么直接的關系,壞了可以再修,所以工程建筑的質量越來越差。很多企業為了追求建筑施工的工期,不顧房屋的質量。在施工中,有時候一點小小的差錯都會釀成大禍,嚴重地威脅了人們的安全,也會給建筑企業造成慘重的損失,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二)施工企業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很多企業在建筑的質量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有些企業實行承包制,將施工項目承包出去,項目部只需要將管理費上交給公司,這種外包項目的行為不利于企業對施工項目的質量問題進行檢測,很有可能會使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隱患。除此之外,有的施工隊伍在施工的時候,為了縮減成本,偷工減料,不按照圖紙所規定的施工,或者隨意修改圖紙的內容,這種做法無疑會對市政建筑的質量構成威脅。因此,這就要求建筑企業不斷完善自身,成立質量檢測小組,監測施工的進程。
(三)監理機構不完善
在施工的過程中,企業應該時時監測施工隊伍,保證施工按照圖紙所規定的工序進行,建筑材料的用量也要符合標準,這樣才能保證工程的質量安全。在材料進入施工場地之前,應該再次檢查材料的質量,避免有些工作人員貪圖便宜,收受賄賂,讓不合格的材料進入工地。這是非常危險的。監測小組應該深入施工現場,對施工的各個環節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處理現場的突發狀況。企業還應該對施工中材料的用量和規格做出具體的要求,定期舉辦交流學習活動,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確保他們能夠應付突發狀況,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從而達到增強建筑質量的目的。
二、加強施工技術管理的措施
(一)規范施工技術管理工作
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的核心。那么,施工的技術無疑是市政建筑的靈魂。因此,如果想要提高工程的整體質量,企業就需要制定一套系統的管理體系,并且嚴格按照體系所規定的內容執行。在施工中,工作人員應該時刻關注現場的狀況,及時發現和處理突發的狀況,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這樣做既可以保證施工現場的秩序,而且可以保證建筑的安全性。
(二)構建完善的監理制度
在日常的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會犯錯誤。在施工中,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問題,這就需要有人進行監測。因此,企業應該構建完善的監理機構,機構的工作人員應該檢測施工中的各個環節,針對出現的問題,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除此之外,工作人員應該實時監測關鍵環節的施工狀況,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
三、提高施工質量的措施
(一)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素質
在施工中,企業應該重點培訓基層的施工人員,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責任感。另外,企業應該經常向員工灌輸踏實、勤勞、誠實的思想,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增強工作人員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
(二)嚴格把控建筑材料的質量
在施工中會使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不管是哪一個部分的材料出現質量問題,對整個建筑來說都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因此,選購質量好的材料是十分有必要的。工作人員應該詳細地記錄材料的選購情況,防止質量不達標的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另外對于施工設備應該加以維護,盡量地保證設備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張濤.市政工程施工各階段技術管理探析[J].江西建材,2014(15):251-252
[2]宗志忠.市政工程施工各階段技術管理[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9):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