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有效途徑。然而初中生普遍對英語閱讀缺乏興趣,不能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也比較落后,使得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從當前教學現狀出發初步探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訓練,然而最終效果卻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也產生了厭惡情緒。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途徑,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為學生創設富有趣味性的英語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材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聽說讀寫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師完成閱讀教學,與學生進行及時真誠地溝通,真正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
一、創設趣味英語情境
教師不應當將英語閱讀教學效率低的原因全部歸結在學生身上,而是要積極地從自身找原因,探索先進有效的教學途徑,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認為讓學生一味地識記和背誦就能很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并不注重情境的利用。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不應當僅將目光停留在書本上,可以綜合英語內容來引進或創設相關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抽象復雜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勤于積累素材,挖掘英語閱讀元素,為學生創造開放的閱讀氛圍,改變枯燥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驅使學生認真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表演情境中,使文章內容變得生動形象,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學生在參與情境的同時也能得到一定的放松,有助于下一步的學習。例如,教師在教學“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一節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到自由對話情境中,回憶自己的假期生活并分享自己的假期計劃,拓展閱讀內容。
二、豐富閱讀材料
閱讀素材大多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而學生的閱讀視野已經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師應當積極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并結合閱讀內容豐富學生的閱讀材料,擴大素材的知識面,讓學生從多個方面進行閱讀理解。由于初期階段學生的自覺性不高,教師可以適當地引進閱讀素材為學生增加課上閱讀的時間,科學指導學生,讓學生做好筆記,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另外,教師可以布置一定的課外閱讀作業,結合所學內容挑選合適的閱讀材料,或者根據學生的喜好為學生推薦書籍刊物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逐步走進學校和家庭,教師應當與家長積極配合,指導學生科學地利用計算機網絡,讓學生接觸不同的英文載體,搜集豐富有效的閱讀信息,掌握更多詞匯和語句的使用技巧,同時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要讓學生看到英語閱讀多樣、有趣的一面,使學生在充分調動已有認知的基礎之上有所收獲、有所領悟。例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結合人物傳記閱讀、寓言故事閱讀,也可以讓學生閱讀當下融入很多流行元素的文章雜志,感受文化差異,達到與時俱進的教學效果。
三、聽說讀寫相結合
新時代的教育要求教師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實現協調發展。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當明確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四者的關系,讓學生在提升英語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的同時也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真正實現多方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將閱讀材料轉變為聽力材料,學生也能在聽的過程中明確發音問題以及文章表達的情感等;在學生做好準備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將文章朗讀出來并提出自己的質疑、發表自己的看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原文;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模仿優秀例文進行寫作,循序漸進地融入自己的想法,完善認知結構,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初中英語教師多習慣于一本教科書或教案貫穿整個課堂,英語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印象也變成了“枯燥乏味”的代言詞,對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手段,將多媒體技術科學地引入到學生的英語課堂中,使閱讀環境煥然一新,也讓學生眼前一亮,重新燃起探究興趣。例如,對于一些描寫景物十分優美的文章,教師可以收集或制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將文字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獲得愉悅的體驗,從而以更加投入的態度進行閱讀。對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教師也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等方式展示給學生,調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師在教學“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一節時,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英語寓言小視頻,如“The new clothes of the Emperor” “The goddess patching the sky”“Hou Yi shooting the sun”等,并加入適當的旁白,調動學生興趣的同時也驅使學生盡最大努力地對文字語言進行閱讀理解,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五、注重師生溝通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實施教育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要樹立為學生發展做貢獻的觀念,不斷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科學和文化素質,不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都應當主動地走近學生,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問題,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意見,以真誠的態度詢問并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當與學生產生矛盾時,教師不應急于呵斥或反對學生,要先反思自身的教育方式是否出了問題,然后耐心地疏導學生,與學生一同進步。教師應該具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意識,以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思想品德影響學生,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和價值觀。
結語: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應當秉持刻苦鉆研、終身學習的精神,積極探索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英語閱讀教學方案。教師要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地位,營造生動、高效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以主動、踴躍的態度投入到英語閱讀中,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上海市中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情況分析報告[J]. 上海教育. 2007(18)
[2]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J]. 余文森. 江西教育. 2007(Z1)
作者簡介:關敬東(1963,12—),女,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龍嘉德陽中心學校。研究方向: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