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芳
語言來源于生活,把英語課堂生活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生活化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還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將生活帶進課堂,讓學生學以致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氣氛
英語是語言類的一門學科,學英語的基本要求是交流。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營造生動、形象、豐富、活潑的教學環境。譯林版初中英語教材中主要以對話內容為主,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依據課本中的對話內容,設定相應的場景,讓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來對話。在這種場景中培養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這種學習中能夠真正理解英語,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語感。在學譯林版教材中“I'd like some noodles”單元時,教師可以把每節課都設計成“開餐館”的形式,用實物或用圖片在講臺上布置一個小小的“餐館”,學生有的扮演服務員,有的扮演顧客進行對話,學生不僅把課本的對話都用上了,還自編自創,學習積極性高,上臺表演更是爭先恐后。通常這部分內容在試卷中是以“完成對話”的形式出現,通過課后學生對試卷中這部分內容的答題情況來看,學生掌握得很好,很明顯在交際中學習語言的效果非常好。
二、創建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我國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材是面向全國發行的,這就對不同地區的學生的教學內容沒有針對性,如今我國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周圍的環境變化很快,但是編寫一本教材會花很長一段時間,具有滯后性,從而使得英語課本上有很多內容不能緊扣學生的生活。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充分考慮當地的當下的環境特點,以及學生自身發展的興趣,對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梳理整合,讓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環境和所了解的事物中去學習英語。比如在譯林版教材中講授顏色單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所穿五顏六色的衣服,所使用的文具、教室外的花草樹木、藍天白云等學習顏色單詞和有關句型。還可以利用美術學科中顏色組合時的變化,設計成這樣的形式,如red+white=?blue+green =?另外在學“Where's the post office?”這一單元時,可以將教室的過道命名為不同的街道名,將地名(post office,restaurant,bank...)和街道名,通過不同的方位找不同的事物來學習同時練習有關問路和指路的對話,教師在教這一單元時,多次使用這種方法,非常直觀、形象,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昂,效果十分好,最重要的是,學生學到的都是貼近生活真實的語言。
三、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學方法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效果好壞與否取決于教學方法,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初中英語教師在上課時,要根據課堂內容,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來決定教學方法,教師也可以把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在英語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圖畫或者是利用實物的形式進行情景演示,使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習英語單詞,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多樣的活動,要求學生在活動中用英語進行交流談話,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和語感。總之,教師要應用各種生活化的方法,使學生在生活中快樂、有趣、高效地學習英語。
四、拓展學生生活化的英語活動空間
拓展學生生活化的英語活動空間,目的是要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學生不僅在英語課堂上學習英語,更多的時間則是在課外學習、鞏固、應用英語,所以要最大程度地拓展學生英語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養成時時學英語、處處學英語的好習慣。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早晨的Good morning到睡覺前的Good night,盡量用英語交流。還可以讓有條件的學生每天堅持聽讀課文錄音,聽英語廣播,同時鼓勵、培養學生欣賞英語歌曲,看英語VCD,閱讀英語卡通故事書。讓學生給家庭生活用品、學習用品貼英語標簽。看電視時要多留意英語廣告,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拓寬學英語用英語的空間。
五、利用多媒體呈現生活化語言學習情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的硬件設施不斷完備,多媒體走進了許多初中的課堂,在此同時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這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讓它為教學服務。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巧設情景,在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的同時也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融入課堂中,從而自然而然地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情景,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情景。現在網絡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網絡資源,下載情景對話,讓學生模擬訓練,學生也可以自己上網查詢相關資料,練習英語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