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冬蕾
【內容摘要】本文就班主任嘗試以學生角色身份活化教育方法為論述要點,闡述心理干預指導和因勢轉化對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品質的促進作用。班主任運用換位思考方式了解學生、幫助學生,對轉變教育方式和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健康發展具有正面遷移意義。
【關鍵詞】班主任 教育預期 角色
“一切為了孩子”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作為教育者倘若從學生的所思所感所為中發現問題,定會有更多的感知體驗。特別是對后進生,尤其需要一定的心理干預和因勢利導,“防止他朝著壞的方向滑得更遠。”走進學生,了解他們愿望和需求,主動和他們溝通交流,能在贏得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角色互換方法活化教學模式,能使得教育變得更富有人文關懷性,更加沉著、冷靜、和諧。
一、案例回放
小A是我們班一個調皮的男孩子,在班級里與同學追逐打鬧是常有的事情,為此我頭疼不已。但是剛開始接觸這個學生的時候我只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式的疲于應付。今天又和哪個同學發生矛盾了,打了人家一頓。于是把他帶到辦公室好好教育一通,他也保證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隔個幾天他的手又癢了,又和一個學生打了一架。這樣經過了一個月,我有點困惑了:怎么回事呢?我警覺了,和他的家長聯系,進行了很深入的交談,想方設法了解他這種頗具攻擊性的行為產生的深層次的原因。后來我認為了解清楚了,家長也表達了急切的愿望,希望我能夠幫到這個孩子。此時,我的教育預期就是希望以我的行動干預能夠幫助小A克服這種愛動手打鬧習慣。這種愿望太強烈了,導致我犯了錯誤。那天我進班級找學生交代問題,突然發現小A又和一個男同學打成一團。我氣急敗壞的問他“出了什么事情?怎么又動手打人?”孩子總是要解釋的,可是我沒有聽他的解釋,要求他到我辦公室去反省。后來,我腦海中盤旋著該如何處理這個調皮的孩子。進入辦公室后他還是站在我的辦公桌旁邊,但是顯然很生氣。我忽然產生了一種很奇特的念頭?他的父親看起來文質彬彬,母親顯然也是賢妻良母型的。為什么這個孩子就這么不可理喻呢?
二、原因剖析
小A父母的形象角色使我發現孩子的性格特征后天生成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特別是我的教育期望與其父母的角色不成正比,使得他對教師的教育產生厭惡。深思發現:(1)小A很多行為的根本目的是引起同學和老師的注意,希望得到關注。無論是上課違反紀律還是課后與同學交流失當后導致的沖突,都有明顯的引起別人注意的傾向。(2)小A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上課容易走神,以及做作業中磨磨蹭蹭的習慣就是明顯的例子。
三、角色換位法運用策略
1.用父母無私至愛主動和家長溝通
盡管后進生形成不是與生俱來的,但外界的教化影響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和啟蒙老師,其示范作用不可小覷。
推己及人,將小A當成自己的孩子,多向其家長詢問,定會有所收獲。晚上,我和小A進行了溝通,從家長關切小A因與同學打架事情而主動道歉中,我深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是我們的方法過于粗暴簡單,讓他們不愿接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僅是為人父母應該具有的胸懷,更是師者仁者之心的準則。
2.以朋友身份主動接近關注學生
任何同學都有朋友,小A也不例外。放下師者尊嚴,多參與學生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靠近的過程中說出心中秘密,更利于零距離溝通。以這樣的身份更能夠贏得學生的青睞,克服單純說教的枯燥無味問題。
針對小A問題,我私下里和他的好朋友B進行溝通,摸清小A的全面情況,以真誠的熱心主動和他交朋友。經過一段時間交往,小A也漸漸地認同和接納了我。通過交往發現小A與人交流過程中具有極強的正義感,是非觀念清晰并且執著。在很多次同學矛盾中他給我說出的理由基本上都是別的同學沒有遵守規則或者是有些人欺負別的同學讓他看不慣。教師則可根據了解情況進行有的放矢引導,緩和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
3.以重塑自我因勢利導發現閃光點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幫助后進生走出心理陰霾,以重塑自我和展現自我新形象為基礎,能在調動學生主動自我更新、自我發展、自我提高激情的基礎上,更利于他們揚長避短。
小A同學的優點也很多,像對于班級日常事務中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和積極性。只要是安排給他勞動任務,他都能很好的完成,并且經常承擔一些任務之外的班級常規活動。后來,我就根據他好表現的特點,聘請他做班級的紀律委員,把班級常規表放在他的身邊,讓他對照著管理班級同學的行為規范。自從他做了紀律委員以后,每天都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班級常規,反而不怎么違反紀律了。我還讓他加入進了一個互助學習小組,他還是組長。這個小組是由兩個優秀生四個學困生組成的學習小組,當然,我也是組員,給他們指導和檢查。后來發現,他處于學困生的位置上做了組長促使他想方設法認真學,多學。在大家的幫助下,他期末考試有了明顯的進步,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自卑、頑劣了。兩年以后,小A考上了高中,并且去學習了自己喜歡的繪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