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長華
摘要:本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進行分析,包括針對性、層次性、趣味性和生活化,在此基礎上從引入小故事、注重實踐操作以及設置懸念等角度入手,提出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具體策略,僅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問題情境;創設
引言
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性學科,其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啟迪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意識的形成,為學生數學能力的強化打下良好基礎。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是小學數學教師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
其一,針對性,小學數學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圍繞教學內容出發,切不可舍本逐末,要確保問題情境創設能夠為數學教學而服務。
其二,趣味性,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具有生動性,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和思維特點,通過趣味化的數學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積極性,這是推進小學數學教學高效開展的關鍵條件。
其三,層次性,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實現由點到面,由小到大,有層次的引入知識,以便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促進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在感知數學學科魅力的同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其四,生活化,在這一方面,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生活化學習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感知數學魅力,并通過數學思維去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策略
(一)引入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可將小故事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走入故事情境中,營造生動化、趣味化的數學課堂,在體會故事內涵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來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初期,生動的故事情境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因此將小故事引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是創設有效問題的重要方式,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高度相符,在輕松、愉快的數學問題情境中,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令學生感知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比如在“認識人民幣”教學過程中,為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引入這樣的小故事,小豬的媽媽生病了,為了賺錢給媽媽治病,小豬每天下河捕魚,然后拿到市場上去賣掉。有一天小狗來買魚,問道,“這魚多少錢一斤啊?”小豬說,“我這魚剛捕回來的,特別新鮮,4元錢一斤。”小狗說,“那給我來一條大的吧。”小豬用秤稱了一下,正好2斤半,請問這條魚賣了多少錢?此時學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主動參與到問題情境中,與同學之間互相討論,主動去探究數學問題。通過此種故事化問題情境的創設,可形成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更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被激發,這就為小學數學教學成效的改善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實踐操作,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注重實踐操作,令數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促進學生手腦并用,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積極更新教學理念,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生活化元素引入到數學課堂中,整合教學資源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確保學生明確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并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比如在“軸對稱圖形”教學過程中,為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掌握,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軸對稱圖形,大家能說一說你都見到過哪些軸對稱圖形嗎?”在學生說出學校的操場、班級的黑板、風車、摩天輪、蝴蝶翅膀后,教師可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運用廢舊紙殼、礦泉水瓶、購物包裝等材料自行制作軸對稱物體,下次上課時帶進課堂,同學之間互相評價。通過此種實踐操作方式,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軸對稱相關知識的理解,并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對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三)設置懸念,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科學設計懸念,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是說,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個性特征出發,在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過程中強調創新性與懸念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打造生動的數學課堂,在有效問題情境下拓寬學生思維空間,促進學生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加法的估算”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這樣設置懸念,“同學們,只要你們說出加法算式,老師就能夠馬上說出算式結果接近于多少,你們相信嗎?”此時學生認為不可能,當學生說出幾個加法算式后,教師立刻說出算式結果接近多少。此時學生們感到很驚訝。教師要把握好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時機,適時引入數學教學內容,“老師之所以能夠快速計算出近似的結果,是因為老師有一個秘訣。”此時學生的好奇心被激發,特別想知道老師的秘訣是什么,這就有助于高效開展數學教學活動。通過此種設置懸念的方式,能夠保證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引導學生感知數學魅力,并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
結語
總而言之,在全面把握小學數學教學特殊性的基礎上,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時,要注重吸引學生注意力,通過故事引入來營造生動的課堂氛圍,合理設置懸念來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在有效問題情境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促進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汪宗言.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課程教育研究. 2010(14).
[2]王麗艷.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 2009(07)
[3]劉漢勝.基于“問題導學”模式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中華少年. 2012(10).
[4]魯嬌.提升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在教學中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