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臣
摘要:傳統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很多弊端,大部分的教學中都以任課老師為中心,而不少老師只是機械死板的宣讀教材內容,很多老師任課多年都習慣運用單一的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重,課上40分鐘全程學生們漠然無聲,這種缺少活力的課堂使同學們失去對數學的興趣,使同學們不能全面的以主動性、全面性、持續性的心態來學習掌握理數知識。而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出現正是對此現象的完美互補。屏幕時代在進步,課堂教學也應結合時代資源,加大課堂上對學生們邏輯思維需求較強的論證推理數學活動的推廣力度。廣大教師應該多方向性的向學生們展示精彩課堂,適當放下教材,止步于空洞的說教。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分析材料、設法論證、反復實驗、得出結論,一步步、一條條的過程都需要緊密相扣,需要學生們自己通過觀察然后主動思考,這樣才能利師利生,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多年課堂經驗來淺談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多媒體技術到底是如何成功融入小學數學教學團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多媒體
一、熟練運用多媒體,知識技術二合一
多媒體的英文單詞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兩部分組成。一般理解為多種媒體的綜合。多媒體是計算機和視頻技術的結合,實際上它是兩個媒體:聲音和圖像,或者用現在的術語:音響和電視。
人們往往十分在乎“視覺盛宴”是非常有道理的,一般情況下,視覺效果要比聽覺效果、觸覺效果等更能刺激感受器大腦皮層,這種刺激很恰當自然的引起興奮,從而使下丘腦和垂體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體內多巴胺含量也大幅度提升,同學們會感到精神集中且抖擻,皮下血大腦內神經調節物質神經遞質乙酰膽堿,血流通向皮膚,而因此在課堂上能表現的容光煥發,給人一種精神抖擻、神采奕奕、充滿自信的感覺。
這就是視覺盛宴的過人之處,而多媒體技術,這一當今信息技術領域發展最快、最活躍的技術,正是通過對計算機與視頻技術的完美互補結合,來抓住了課堂上兩大主角——教師和同學們的課堂精神分布范圍,來體現其自身對小學理數課堂的重要性價值。通過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分析,使我們展望到隨著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網,它正一步步深入我們的生活,深入孩子的教育課堂,深入社會的各項專業,并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面貌。
二、技術不斷創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不少老師,特別是年紀大、教齡長的骨干老師,在培訓使用多媒體時經常自怨自艾。因為多年來的教學使他們習慣于用自己以為的經驗性的同一種教學理念,以及同一套教學方法來教育學生,而不是創新另一種方法,對孩子們進行因材施教。雖然經驗性方法適應多年,且確實適合大部分應試的莘莘學子,可是這種以偏概全的教育方式仍舊存在許多詬病。許多數學的應用常識用新的方式取代傳統教學模式,例如可以編程歌謠或者詩句,具體實例如小學常考的牛吃草問題口訣:“每牛每天的吃草量假設是份數1,
A頭B天的吃草量算出是幾?
M頭N天的吃草量又是幾?
大的減去小的,除以二者對應的天數的差值,
結果就是草的生長速率。
原有的草量依此反推。
公式就是A頭B天的吃草量減去B天乘以草的生長速率。
將未知吃草量的牛分為兩個部分:
一小部分先吃新草,個數就是草的比率;
有的草量除以剩余的牛數就將需要的天數求知。”朗朗上口,十分有利于同學們記憶。 在一段時間深層次的了解學習掌握多媒體教學后,不少教師、學生會驚嘆于多媒體技術的強大功能,它融計算機、聲音(包括課件BGM、特殊音效等)、文本、圖像(包括照片、貼紙涂鴉等)、動畫(包括插入短片、動圖等)、視頻和通信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動功能。這種多媒體教學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其自身的潛力與價值也是無限的,豈止是用于小學課程教學,借助著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網,可實現計算機的全球聯網和信息資源共享。一個本來就能夠在課堂上談笑生風,擁有足夠小學教學科學性知識的老師若被培養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能熟練進行計算機多媒體軟件設計、交互式多媒體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的高級技術,那么小學數學課堂既能變得活躍,也能像講座一樣專業,拓寬孩子們的眼界,激發他們對數學認知的潛力,為孩子以后探索求學道路鋪下良好的基石。
三、多媒體雖好,可不要過度使用
經常聽到有老師說:“明天要上公開課了,今天晚上又要惡補制作課件了。”公開授課聯想到多媒體教學是很正常的思想,但一晚上就只是惡補多媒體材料可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老師們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需求來確定如何使用它、把握好使用的次數、使用的時間、多媒體固然結合圖片、音頻教學為一體,但也不盡然整個課堂都把焦點距離在多媒體屏幕上,甚至還為了吸引眼球而大肆渲染出不符合此次數學課堂行走的氛圍,盲目的吸引學生的目光,這樣聽課教師與學生們的思維就出現了跳躍,會遠離本次課堂的主線。所以說本次課堂到底究竟是用普通講授形式闡述就能表達清楚,還是利用多媒體設備借助燈片、錄像等多種電教手段對知識點進行一些補充說明才盡顯完美,這嚴格要求了教師的“心口合一”,也就是主要看教師的對自己論述水平與實時掌握水平是否能實現平行切換與自由運用。
知識,例如小學數學學習速度與路程(追及問題),一般情況下都要老師通過傳統授課形式來把其中路程、時間、速度和的關系闡述清楚,像這樣得通過學生自學很難理解的知識點還有很多。讓老師和教材課本融為一體面對面講解,這也是傳統方式授課優于單一多媒體教學的方面。多媒體有一定的優勢,但它始終只是一種輔助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公開課前一晚老師更應該手握課本與隨筆,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更縝密的梳理,完善科學性知識的缺漏,明確了輔助教學目標后,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需求進行選用和制作,以達符合教學的需要,使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教學中一個強有力的教學工具,合理發揮其課件行走的輔助功效,盡量讓自己在授課時做到從容面對,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黃少榮.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04年24期
[2]林晨燕.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的利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年12期
[3]趙勁松.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有效整合探析[J].內蒙古教育.2015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