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彩群
摘 要 種植田七技術復雜,難度也大,但是田七是中藥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中藥,其帶來的經濟利益亦相當可觀。基于此,主要針對田七生產上植株的一些常見病蟲害和其防治技術進行簡單的介紹,對田七的技術管理進行相應的推廣和研究。
關鍵詞 田七;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56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8-0-02
田七,別名三七,草本植物,其隸屬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馳名中外的貴重中藥材之一。田七入藥的部分是是花和塊根,主要的功效有消腫止痛、活血祛瘀和止血的功效。近年來,由于環境和水源的污染,造成田七的減產甚至絕收。為了減少經濟損失,部分藥農不得不放棄種植,這對于田七的生產和發展是極其不利的[1]。目前,田七常見的病蟲害有幾十種,如炭疽病、猝倒病、白粉病、黃銹病、根腐病、粉介殼、紅蜘蛛、黑斑病及蛞蝓等。
1 田七常見的病蟲害
1.1 炭疽病
炭疽病是對植株危害最嚴重的病害,其對植株的葉、莖、花、果、葉的危害尤甚。炭疽病只有在嚴寒季節才會少發生,最嚴重的季節是早春和夏秋炎熱多雨時期。受害初期,其葉片上會出現黃色小斑,隨著病情的加重而不斷擴大,最后形成不規則的大斑,黃褐色的邊緣呈隆起狀態[2]。受害后,在受害處呈現逐漸萎黃的狀態,并且呈透明狀。受害處是多處的,如葉尖、葉脈、葉緣等,在中央處略微下陷,后期的穿孔部分是其部分的病斑。
1.2 猝倒病(立枯病、扭上、下盤、爛腳病、折腰病)
猝倒病是在育苗期常見的,比較嚴重的病害,常導致種芽和種子的腐爛,且發展迅速。若不及時防治,全園基本上會在10 d之內倒苗死亡。病狀發生初期,葉柄出現黃褐色水漬狀條斑,隨著病情的加深,逐漸變成暗褐色,最后導致病部溢縮幼苗折倒死亡,猝倒病多發生在每年低溫多雨的3-4月。
1.3 白粉病
田七病蟲害中嚴重的還有白粉病,常見的癥狀是受害的葉片兩面出現了白色的斑點,就好像涂上去了一層白粉,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防治,蔓延至全園可能只需要7~10 d。受害葉片從變黃到脫落只需要15 d左右,這就會造成植株桿干枯,果實不到成熟就會脫落。
1.4 黃銹病
黃銹病,主要發生在3-9月,對于葉片的危害最大。主要危害是2~3年生的田七,其癥狀是黃色銹斑,從葉片開始,直到株稈,病情嚴重的時候是莖枯,病情較輕時是卷葉。
1.5 根腐病
根腐病多發于多雨的季節,危害的主要部位是苗的根部,腐爛發生于尖端,逐漸往下發展到整個根系。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植株葉片變青黃直至下垂死亡[3]。
1.6 紅蜘蛛
對于田七危害最嚴重的害蟲是紅蜘蛛,其主要盤踞點在葉背,主要靠吸食植株葉子汁液,葉片的演變過程主要是由綠變黃,最終導致脫落。如果在花期受到傷害,就會造成花蕾提早萎縮,果實籽粒干空,不能夠作種。
1.7 粉介殼
田七常見的害蟲是粉介殼,發起于每年的5月,害處在于常群集葉柄,嚴重的時候會導致葉柄干枯甚至脫落,而后鉆進花序,在花序中分泌出一種呈現白色的蠟絲,纏住小花序,導致花序無法正常生長進而導致其萎黃,并且會影響到已經結成的小果實干枯甚至脫落。粉介殼不容易被捕捉到,主要在土壤中越冬。
1.8 黑斑病
黑斑病的主要危害地點是果實和莖葉,導致的結果是葉枯或果實變得霉爛。
2 田七病蟲害防治技術探析
田七,又稱金不換或蝎子草,可以治療治療跌打損傷。它不僅是云南白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食材和補品。田七的自身特性是根莖短,根莖高達3~80 cm,呈圓錐形的根粗壯有力,橢圓形的掌伏復葉,綠色的花萼,其多生長于800~1 000 m海拔的山區。喜陰喜暖,在嚴寒和酷熱的環境下無法生長,最適宜生長的土壤是疏松紅壤,高濕、光照條件最優是半陰半陽。
2.1 天氣病蟲害防治技術
2.1.1 炭疽病
針對炭疽病,其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對種子下手,選取抗病種子。要消毒種子,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將25%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用50倍的液體進行浸種,30 min之后撈出,在陰涼處晾干,隔天播種。在發病初期,一般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500倍的稀釋,或者是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75%的百菌清粉劑或者是80%的炭疽福美稀釋800倍,進行全園的噴施,擬制病害發生。栽培技術主要采取高畦栽培,雨后要及時進行排水、中耕,減少發病;對病株、病果進行及時的清理,遠埋,有效地減少病源危害。
2.1.2 猝倒病
防治猝倒病的主要辦法,首先對土壤進行有效的消毒,肥料只有在充分腐熟之后才能夠使用;選取抗病種子;采用0.2%的40%的雙拌種方法來拌種;發生病變后,一般采用的是代森鋅600倍和退菌特800倍的代森銨混合液,或者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稀釋1 200倍,或者是72.2%的普力克稀釋400倍的藥劑進行噴施、灌根。
2.1.3 白粉病
白粉病可以采取用波爾多液的200~300倍稀釋液和0.2%的石硫合劑交叉噴霧,每隔1~2 d噴灑一次;25%的粉銹寧稀釋2 000倍的可濕性粉劑液體噴灑。
2.1.4 黃銹病
主要防治方法有石硫合劑和波爾多液混合交叉著進行噴灑。在展葉后,每7 d噴殺一次,在兩葉面形成一層光滑的膠狀物質之后就能夠保證葉肉中不容易鉆進繡粉,以達到防治的效果。
2.1.5 根腐病
主要的防治方法是要進行土壤的消毒,加強田間管理,多注意園內排水,結合草木灰混合石灰粉撒施。在植株發病后,對病株進行拔除,遠埋。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稀釋500倍進行噴灑。
2.1.6 紅蜘蛛
主要的防治方法是做好過冬準備,在園內進行三光清理;在病發之前噴灑石硫合劑進行清園,在初發期用1.8%阿維菌素或者馬拉硫磷乳油進行稀釋噴霧。
2.1.7 粉介殼
主要的防治方法,首先可以對土壤進行消毒,保護粉介殼的天敵大紅瓢蟲和瓢蟲安全穩定地度過冬天。在發生之前,噴灑石硫合劑進行清園;最好選擇在雨后人工捕殺粉介殼;運用80%敵敵畏乳油、40%樂果乳油或50%的馬拉硫磷乳油進行1 000倍的稀釋之后,對幼蟲進行消滅。
2.2 對于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
在對田七進行種植時,對于種植地區的選擇首先要根據田七的特性進行篩選,選擇沙質土壤,高燥的地勢,良好的排灌條件,多次進行土壤深翻,畦面為梳背形畦隆狀,在兩畦隆構筑排水溝,同時進行整地和施基肥。
采收之后,選出無病蟲害的顆粒飽滿的種子進行播種。但是前提就是要對種子進行一些相應的處理,把種子堆放開來保存在通風陰涼處。
此外,還要注意除草和松土,做好肥水管理。在田七田間最常見的管理方式就是松土和除草。松土可以保證土壤一定的通透性,除草不僅可以保證田間的養分充分被田七吸收,還能有效減少病害的蔓延。當田七的根莖暴露在外的時候,要及時培土。
因為田七的根系相對來講比較淺,進行肥水管理主要堅守的原則就是“少量多次”。追肥的重點在于農家肥,農家肥必須經過一定的腐熟之后才可以施放。每年6-8月可施用糞水一次或花生麩按1∶100的比例稀釋淋施,定植后隔年在4-5月、7-8月干施高效復混肥。開花期施用含磷比例較高的復混肥。生育期2 a以上的田七,應該在追肥次數和時間上增加次數。展葉后,應該每月施肥一次,還可以增施草木灰。忌大水,要及時排水,保證不發生旱澇災害。
參考文獻
[1]王德民,紅松.田七病蟲害防治技術[J].北京農業,2014(6).
[2]陳素芳.田七常見病蟲害防治[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4(6).
[3]周正偵.那坡縣田七栽培與管理技術探討[J].吉林農業,2014(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