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紅春新疆博樂市兵團第五師《北疆開發報》社,新疆博樂 833400
新聞圖片如何做到藝術性與新聞性相統一
冉紅春
新疆博樂市兵團第五師《北疆開發報》社,新疆博樂833400
摘要本文通過論述藝術攝影與新聞攝影的關系以及如何把握新聞攝影的藝術性,最后得出提升新聞攝影藝術表現力的幾個主要方法。
關鍵詞新聞攝影;藝術性;新聞性;關系;方法
《北疆開發報》自1983年復刊以來,就十分重視攝影記者的培養。幾代攝影記者為邊疆的壯美河山所吸引,為兵團職工改天換地的精神所吸引,滿懷真情進行攝影創作。但在這種思路下,倒是培養了一批風景攝影創作者,卻談化了新聞拍攝主體,在報紙版面有限的情況下,以至于總編有時不得不槍斃拍攝得很美的照片,或是將這類攝影作品歸到報紙副刊上刊登。那么拍攝新聞照片如何在藝術性和新聞性上做到統一呢?在此作一淺析:
攝影發展到今天已成為一門單獨的藝術。在攝影術最初發展的時候,一些畫家對此進行諷刺和嘲笑,他們認為攝影是對自然機械的笨拙的模仿。可見那時的藝術家并沒有把攝影看作一是藝術。
新聞攝影是通過攝影這種最直觀的手段來對新近發生的事物、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報道。它是通過視覺形象向大眾傳播新聞信息的,屬于視覺新聞。新聞攝影具有紀實性,又具有藝術性。它通過這些新聞圖片,客觀的反應社會上最新發生的事情,運用攝影藝術,增加新聞畫面的美感,這樣就增強新聞攝影的價值。因此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具有一些共性的特征:都追求藝術性。包括形象特征,攝影者的思維方式,以及攝影者拍攝過程中所蘊含的感情。
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又有各自不同的任務、 作用和要求。就以題材而言,藝術攝影的攝影者總是要經過醞釀、選擇、組織,根據思想內涵、形象的表現力度和對創作者本人具有吸引力等三個方面進行取舍,而新聞攝影的題材方面必須根據盡可能多地傳遞新聞的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結果)來取舍,其成敗取決于題材的新聞價值,其次才去考慮其形式,用光和構圖.在文字配置方面藝術作品重在簡練含蓄,寓意深刻,而新聞攝影則要具體,準確,簡明地闡述事件本身。
1)新聞攝影所報道的內容。新聞攝影所報道的內容一定要具有新聞傳播價值。精美的圖片加上立意深遠的報道內容,不僅吸引大眾眼球,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攝影記者的攝影技術。攝影記者的攝影的技術不僅僅是對美術,色彩以及處理攝影創意上,在攝影的過程中攝影記者還要把握攝影的角度,攝影角度的高低、獨特是把握新聞攝影藝術性的重要尺度。攝影瞬間的藝術特點,不僅能折射出攝影記者的攝影技術,還能折射出其新聞敏感性和藝術美感。
3)新聞攝影記者的職業素養。作為新聞攝影拍攝的主題新聞攝影記者,在拍攝新聞圖片時的認真程度,自身的觀念和價值,還有對圖片的制作能力等都能影響新聞攝影的藝術性。
一個具備良好新聞攝影素質的記者藝術天分有可能是天生的,但也能在從業中成長為一名優秀攝影記者,他們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磨練,總結經驗,拍攝技術、藝術感覺都日臻完善。那么經驗是什么呢?
3.1 拍出的照片必須有視覺沖擊
新聞圖片的主要功能就是紀實和傳情。圖片是一個版面中最強勢的視覺對象。如果一組新聞圖片立意深遠、主題明確,內容簡潔,畫面優美形象,那這樣的圖片會受到更多讀者的歡迎;相反的只有精彩的新聞內容,一組很平淡的看不到形象圖片,那么他的受眾程度一定是弱于前者。成功的攝影記者懂得如何刻畫和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傳遞真實情感。使人過目不忘。他們善于抓住一些最典型的報道,無論是激動人心時刻還是悲傷時刻,抓住這些,也就抓住了新聞的高潮瞬間,從而達到視覺上的沖擊,心理上的喚醒。
3.2 拍出的照片要有人文氣質
情景信息是可以從新聞圖片直觀的顯現出來的。主要是強調新聞事件發生的一個內涵環境,給予讀者視覺上的沖擊,使其集中精神充分思考事情發生的背景。其中一個最典型的就是解海龍的拍攝的《我要上學》的圖片,圖片上的小姑娘手持鉛筆專注聽講的那個眼神,任誰都能想到這個小姑娘是多么的渴望上學,多么的渴望知識。這就是新聞圖片的情景信息所給人們的一種真實的感受——震撼。因此新聞攝影傳遞的是新聞事件現場的真實的氛圍,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是新聞攝影的形象性。新聞攝影能夠直觀的生動的再現人物的神態,表情和事件的場景,能夠真實客觀的反應新聞事件。一組好的新聞攝影圖片肯定會真實的反應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的巧妙關系。新聞攝影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觀察身邊事物并發現有趣點,本能的把他捕捉下來,只要能抓到能夠打動人的那一瞬間,不管拍什么,怎么拍,內容或喜或悲,能打動人的那一瞬間一定會脫穎而出的。
3.3 拍出的照片要體現個人審美觀
美學與新聞攝影的關系可以說是總體與個體的關系。總體影響個體,個體作用與總體,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達到高度統一。能不能拍出好的新聞攝影作品取決于攝影記者對于事物的認知度。
過去誰有相機誰就可以成為攝影家,在當今這個“全民拍客”時代,手機也能拍出好的新聞攝影作品,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看攝影記者本身的素養。
作為一個新聞攝影工作者,要有專業精神,加強自己的想法、新聞、藝術的修養,這樣當遇到各種各樣的采訪報道題材時,這才找準一個新視角,才能做出具有美感的圖片新聞報道。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處祖國最西部,有壯美的草原,有浩瀚的沙漠,更有飄渺的鹽湖——艾比湖,還有美麗的高原湖泊——賽里木。北疆開發報幾代記者一直立足于這些自然資源進行創作。比如記者胡維斌、沈志君十多年來,一直拍攝湖泊、草原及這里的動植物,沈志君拍攝的《鵝舞靈壤》、《舞動的草原》在2012年度中國地市報新聞獎攝影作品評選中分獲二等獎,獲得了新聞獎項,同時也為督促當地政府、群眾保護家鄉生態環境做出了貢獻。
其次,攝影記者的文化素質是拍好新聞作品的當務之急。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思想。掌握黨和國家政策法規,辯證地、科學地判斷生活中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遇到新聞事件,不是盲目地去拍攝,而是積極主動地調動對新聞事件的感知、認識,把握事件發生發展的脈絡,用心、用腦地去拍出令人拍案叫絕的新聞圖片來。好的新聞攝影作品可以代表一個時代。例如,1984年國慶大游行期間,北京大學生物系學生打出史無前例的問候標語“小平您好”,當時的情況由于“小平您好”幾個大字并沒有經得有關部門批準,它的出現非常突然,現場的記者數百人,還沒有意識到“橫幅”蘊含的社會價值,更未想去報道它,最終《人民日報》攝影記者王東以敏銳的目光,搶拍下這一偉大的永恒瞬間,此畫面瞬間傳遍世界,“小平您好”這句話感情真摯,它真真實實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內心深處對改革開放的領導者——鄧小平同志的由衷祝愿和樸素、深厚的愛戴之情。成為共和國歷史上一段珍貴的記憶。
參考文獻
[1]論新聞攝影的瞬間思考.新聞愛好者,2008(9).
[2]陳慧琴.新聞攝影的特性與優勢.2010.
物資種類和數量等內容寫出,以便在增強報道的感染力的同時,也增強報道的說服力。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39-02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