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琰 任 藝 李筱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中學 北京 100191)
物理是高考理科綜合試卷的重心科目,物理計算題在理綜試卷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物理計算題考查內容多為Ⅱ級要求,其知識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為,“要理解其確切含義及與其他知識的聯系,能夠進行敘述和解釋,并能在實際問題的分析、綜合、推理和判斷等過程中運用”.就高考而言,計算題是物理試題中分值最高,也是難度最大的部分.但是很多時候,很多學生連曾經考過什么知識點,以何種形式,何種設問去考,還沒有弄清楚就去參加考試了,可想而知,分數很難達到理想.本文通過對近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試題計算題(見表1)的分析,談談北京市高考物理計算命題的特點及備考復習的要點.北京高考計算題從理科綜合試卷的第22題開始,為連續的3道題,具體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近5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計算題考查內容分析
(1)對于第22題的考查內容,在近5年中,有4年考查力學知識,只有1年考查電磁學知識.第22題一般會通過受力分析和常用的物理方法,考查學生基本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建立物理模型及應用能力,難度非常小,難度系數近2年穩定在0.89,屬于高考中必得分的題目.
(2)分析近5年北京高考第23題可以看出,聯系實際問題成了第23題的出題熱點.題目一般會有一個知識背景(STS),在此知識背景下,首先需要抽象出物理模型,通過對物理模型的分析,尋找物理量間的物理規律,運用一定的方法技巧,解決題目中的問題.
第23題一般會涉及以下幾方面考點:
1)力學題目一般以圖像或者功能關系作為考查點.
2)電學題目一般以帶電粒子的運動結合功能關系作為考點.
3)從這3年的題目看,一些物理量間的數學關系和數學技巧(如較大計算量的算式或者根據圖像進行估算)也逐漸成為了考查重點.
第23題一般不出現下面形式考點:
1)在全國其他省市高考題中多次出現的多模型、多過程組合的力學題目,如圖1.

圖1
2)帶電粒子在磁場(或者磁電復合場)中的運動結合復雜的數學(幾何)關系技巧的題目,如圖2.

圖2
3)難度過高的力電綜合題.
(3)第24題考查的知識會涉及力、電、能量、動量,是高中物理的主干核心內容,解題方法突顯高中物理的兩大基本觀點,即用“力和運動”、“功和能”的觀點來解決物理問題.從“情景、問題、知識、方法”全面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題目綜合度非常高,要求學生有很高的基本功,又要有很強的靈活變通能力.第24題一般有如下特點:
1)考查內容源于課本,題目內容形式新穎.一般會有3個小問題,層層推進,相互構筑解題思維平臺.
2)近2年的題目以推導證明形式引入,打破了傳統壓軸題的出題套路,如2013年考查了導體中電流的微觀機制、安培力和洛倫茲力的宏、微觀關系;2014年考查了感應電動勢、安培力做功、電路獲得電能和焦耳定律的理解.
3)試題滲透建模、微元等思想,強化了物理試卷的選拔功能.這些思維處理方法的訓練只有在平時的教學探索活動中開展好,學生才能在考場上迸發出相當強的遷移變通能力.
4)重視聯系實際,重視微觀與宏觀現象的辯證統一.
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充分體現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地感受物理環境、認識物理現象,去體驗取得成功的過程.
“情境題”、“信息題”等原始物理問題,是北京高考的特色題目,也體現高考命題改革的方向.在北京各城區模擬題中經常出現生活實際模型的物理知識應用,如“風力發電機”、“高壓水槍”的功率計算,“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蹦床起跳”的做功問題.通過這些典型的生活實例探究,把物理模型建立在基本知識之上,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套用結論.學生只有經歷“具體的學習過程”,才能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培養能力.
高考物理試題對于推理能力的考查貫穿于各種題型中,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通過不同的題型、不同的情境設置來考查考生推理的邏輯性、嚴密性,以及能否把推理過程正確、簡潔地表達出來,以此鑒別考生推理能力的高低.推理能力是要求考生在對物理知識、事實、條件的掌握基礎之上,提高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北京市近5年的試卷在3道計算題的命題形式上趨于穩定,基本上第22題側重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核心知識.而第23題更傾向于是以實際應用為背景,重點考查學生建立模型的能力、應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北京高考卷的難度制高點除了從聯系實際問題綜合分析,建立模型的能力外,還在向較高層次的物理、數學綜合運用及邏輯推理的能力發展.對于壓軸題,2014年的第24題是在2013年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延伸,引導學生學會一種研究方法,即從宏觀和微觀兩個不同角度研究同一個物理問題,找出其內在聯系,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實質.在今后的備考過程中一定要引起廣大學生和教師的重視.
1 崔琰.2012年北京高考物理壓軸題的解析與思考.物理教師,2012,33(7):62~64
2 崔琰,李筱娜.2013年北京高考物理壓軸題的解析與思考.物理教師,2013,34(7):77~78
3 李恒林.研讀 比較 思考——2014年江蘇高考物理科《考試說明》整體解讀.物理教師,2014,35(4):20~22
4 耿玉盛.江蘇省近6年高考物理力學實驗題分析.物理教師,2013,34(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