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園園
高效課堂是什么?用同樣的時間讓學生學會了更多知識,同樣的生源培養出更優秀的人,這做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校從2009年開始進行高效課堂教學的探索至今已經有6個年頭,現在我們已經探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我們學校提出了“研、編、點、導;養、展、練、悟”八字方針,給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一線的地理教師,我首先從本學科的學科特點出發,在研究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圍繞“八字方針”,積極進行了高效課堂教學的探索。下面我來具體說一下是如何開展高效課堂教學的:
一、集體備課,學案有別——高效課堂教學的前提
課前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制訂出教學目標,目標難易要適中,要符合本班學生的學情。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廣泛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地理文獻、地理現象視頻、紀錄片、圖片等,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我校每周三上午8:30~11:30是地理學科集體備課的時間,集體編寫導學案,把基本的教學思路定下來后,每位教師再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改編適合自己學生用的導學案,讓每個學生每堂課都很清楚地明白這堂課我要學什么,怎么去學。集體備課最終都會探討出一個最高效、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案。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高效課堂教學的基礎
創設情境,可以理解為導入新課。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精心設計導入,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覺得學習地理非常有意思,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這樣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中我就是用一首學生比較熟悉的歌曲導入,這樣比較容易引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學習興趣。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
自主是培養能力的第一步,應始終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領悟。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因此需要教師轉變角色,由“教”變“導”。教師將這節課的知識點問題化,問題要分層次,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由于地理學科自身的特點,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注重對學生心理地圖的構建。高考地理題多是以圖為載體,讓學生從圖中獲取有效的地理信息來解決問題。我正在進行著省級科研課題《高中生心理地圖構建策略研究》的探究,所以我在設計探究時盡量讓學生多讀圖、識圖、析圖、繪圖,利用各種圖示來理解地理現象,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出心理地圖有助于地理高效課堂的實施。例如:日常課堂教學的探究中多讓學生讀圖、析圖、繪圖,學生能進行熟練的圖圖轉化、圖文轉化,這樣就能快速、準確地解決問題。
四、精講細撥,指點迷津──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自主學習探究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課堂點撥、答疑解難則是體現教師教學智慧的高效教學之舉,更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精講就是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這要求教師從學生做的學案題目中發現疑難之處,從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現疑難之處入手,重點講解。
五、科學指導,全面評價──高效課堂教學的補充
當學生展示問題時,為了使學生對問題有明確的認識,不能一味鼓勵,要針對問題在鼓勵優點的同時適當指明不足,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是非觀。當問題卡殼時,給予啟發式指導;當問題偏向時,給予規范性指導;當問題錯誤時,給予科學性指導;當問題混亂時,給予點撥性指導;當問題深入時,給予遞進式、發展性指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評價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科學合理地給予評價,所以教師應尊重事實,給予真實性評價;在問題困惑時,給予啟發性評價;在情緒消退時,給予激勵性評價。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學習生成給出正確的判斷。
總之,“高效課堂”要以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一堂課中做到身動、心動、神動,使每一個學生肯學、想學、會學,讓每一個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地理老師變了,我們也變了,每堂地理課后,我們都會有新的收獲……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