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賽琴
摘 要:在教學的所有科目中,語文是最重要、基礎性最強的科目。作為母語,語文教學看似簡單,但要想把這門學科教好,提高學生的語文實際應用能力,其實并不容易。加之近幾年高考的持續改革,語文科目在高考中比重的增加,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現結合高考班的現狀,分析語文教師在高中最后一年應如何歸納總結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考前能力。
關鍵詞:教學;實踐;反思
語文是一門需要學生在長期積累、長期沉淀中不斷進步、不斷提升的學科。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對學生學習語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雖然不如政治、歷史等學科的臨時突擊效果明顯,但語文并不是短時間內不能提高成績的。在高三這一年,通過教師有意識、有計劃地安排、引導,梳理高中六冊基礎知識和重要知識點,也能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滿意的成績。
一、關于現狀的反思
在高三最后階段,不少語文教師采用的是題海戰術。市面上賣的各種“高考模擬試題”“考前沖刺100練”“高考押題寶”等練習冊,每天一套,甚至兩套,發到學生手上。就這樣,學生自習課花大量時間做練習題,第二天的語文課講解試卷,講解完后再發新試卷,而后的一天再講解試卷。循環往復,學生一頭扎在看不到邊的題海中。但是效果呢?節奏太快,沒有留給學生分析和思考的時間,學生整天渾渾噩噩地做題、聽講解,收獲到底能有多大?這樣的“輪番轟炸”模式,教師教得累,學生做得累、學得累。筆者曾親耳聽到有學生抱怨:“題海無邊,回頭是岸。”這是學生對語文教學現狀的不滿,也是給語文教師敲響的警鐘。
二、實踐:時間緊、效率高
高三學習時間緊,任務重,語文教師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成績?如何幫助學生高效地復習知識點?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1.精選題型,減輕負擔
為了應對高考,讓學生從繁重的各科復習中解脫出來,減輕學生負擔,筆者在課下研究分析各省市歷屆高考語文真題試卷,對每一題型、每一知識點做到了如指掌。除了讓學生做歷年高考真題,做語文模擬試題也是學生需要的一個訓練方式。但筆者沒有直接把一套套模擬試題擺在學生面前,而是從一套又一套試題中把涵蓋知識點和各種題型的試題精選出來,湊成一張張訓練試卷,讓學生練習。通過這些試卷,引導學生去分析、對比,培養自主分析高考命題特點等能力,力求讓學生做到看到一個知識點,頭腦中馬上浮現“高考中這個知識點可能會是選擇題、這個句子高考命題組可能會出一道填空題”的意識。這些精選題型的訓練,不僅節省了學生的寶貴時間,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事半功倍。
2.精講知識,抓住重點
在高三僅有的最后一年時間里,語文教師再對每一個細小的、基礎的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第一沒有時間,第二沒有精力。筆者認為,細小的、基礎的知識太繁雜,教師講解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對于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可以整理好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背誦。也可以讓學生課下自己整理,這樣還能讓學生通過對知識點的梳理,形成一個系統概念,鞏固記憶。
而教師重點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為學生講解重點題型、重點知識,如閱讀分析題型、詩詞鑒賞題型、總結論述題型以及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3.提高閱讀分析能力
不論是歷年高考,還是平時的模擬訓練,現代文閱讀是高三學生一個失分嚴重的題型。因此,在高三這一年,重點培養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成績,是語文教師迫在眉睫的任務。
筆者在為學生選擇模擬試題時,十分重視閱讀分析、理解這一題型,務求選擇各種形式、各種類型的現代文閱讀題目,讓學生通過經典題型、精選題型的練習,培養出抓關鍵詞、關鍵句的能力,繼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語感和分析能力。
在現代文閱讀題型的編排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高考命題組考查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有一個清晰的大腦,條理分明,思維縝密,富有邏輯性,才能打好現代文閱讀這一仗。因此,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是高三教學工作不可忽視的內容。
4.重視寫作在學科中的地位
寫作題在語文高考中占了將近三分之一的分數,是每個學生和語文教師不得不重視的題型。要想在高考中獲得高分數,就必須抓好寫作這一重要板塊。都說高分作文不是一蹴而就,不能靠考前突擊就能獲得,必須要學生從小培養、積累。但是在高三這一年,如果語文教師有技巧地引導、幫助,學生的作文成績還是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筆者在高三這一年,每個月都會抽出兩節課的時間,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唐之韻》等歷史講解,通過悠揚的背景音樂、優美雅致的內容申述、激昂頓挫的誦讀語調以及壯麗大氣的動態畫面,讓學生感受到唐朝的文化氣韻以及人物、風俗、精神等各方面內容,為學生寫作積累情感和知識素材。除此之外,筆者還有意識地將寫作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把生活融入寫作中。通過學生的留心觀察,感受社會的情、感受自然的美,從而積累更多、更真實、更生動、更鮮活的素材,以防學生在寫作中無話可寫、無情可抒。
5.基礎知識不可忽略
歷年高考試題的一大部分選擇題,是對學生基礎的讀音、字形、詞義的考查。這部分題型對基礎知識牢固的學生,無異于白白送分的題目,而對于基礎知識不牢固的學生,則是頭疼半天又抓不住分數的題目。這一個得分,一個不得分,無形中語文成績就拉開了。語文教師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本來是“白送分”的題目,讓每個學生都拿得毫無壓力,輕松收入囊中。
除了日常的記憶,筆者采用了“小游戲”“小競賽”的方式。拿出一節語文課,開展“語文知識競賽”活動,把全班學生幾人為單位分成小組,競賽有選相同讀音、找錯別字、用錯的成語以及古詩詞的接龍等環節,可以分成必答題和搶答題的形式。學生答對加一分,答錯扣兩分,這樣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謹慎度,都能經過快速又認真的思考才會答題,避免了不加思考地搶答,起不到練習效果的不良影響。而這種謹慎思索快速作答的能力,正是高考中需要的。
筆者把基礎知識的記憶通過小游戲、小競賽的方式呈現并鞏固,既能讓學生在開心、刺激中加強記憶,又能在緊張枯燥的高三學生生活中,放松學生的情緒,給學生減壓,讓學生以更加良好的身體和心理投入接下來的復習當中。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