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玲
摘 要:在當前信息及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人們對信息處理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學生能夠從大量信息中選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并利用合理的工具,利用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對信息進行合理加工,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而當前處理信息的應用軟件非常多,不是每一種軟件都能系統學習。那么,學生是否能在學會一種軟件之后,具備使用其他同類軟件的技能呢?能否在學習了這一軟件之后將這種思想應用到學習其他軟件之中呢?顯然,在這個過程中,知識的遷移能力會起到很大作用。主要討論信息技術課中如何培養學生遷移能力,并結合具體教學實例,說明培養學生遷移能力教學的全過程,目的在于在新的環境下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知識遷移;自我學習
一、遷移能力的定義
教育心理學對“遷移”做了如下定義:“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學習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任何學習都是在學習者已經具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已經獲得的動作技能,已經習得的態度等基礎上進行的。而新的學習過程及其結果又會對學習者的原有知識經驗、技能和態度甚或學習策略等產生影響,這種新舊學習之間的相互影響就是學習的遷移。”從遷移效果來看,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積極影響,我們稱之為正遷移,反之,則為負遷移。教學中,教師應遵循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原則,盡量引導正遷移,減少或避免負遷移,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本文所討論遷移一般都是指正遷移。
二、培養學生遷移能力的必要性
學生在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中,需要學習大量的信息處理軟件,并且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軟件的更新頻率越來越快,這就對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軟件操作的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實現軟件與軟件之間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三、信息課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
高中階段信息技術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軟件以及對系統的熟練操作。
1.在比較中進行知識遷移
Windows操作系統貫穿在整個軟件的學習過程中,在理解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歸納類比,進而通過知識的遷移簡化學習過程。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有兩種基本方法:一是利用現成軟件;二是自己編寫程序。在高中階段,主要學習現有主要成熟軟件。目前的軟件都是為實現某一目的而編制的,如:在Word和Excel的教學中,講授了Word菜單欄命令之后,再學習Excel時,指導學生歸納總結異同之處。由此,在以后的學習中,就要學會遷移,文件、編輯等菜單命令如何使用;又如:Word為處理文字的軟件,因此在菜單命令上就會有相應的特征,面對不熟悉的軟件,可以根據你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找到對應的命令。通過這樣的一個歸納總結,在后面學習Flash,Photoshop或者是其他更多的應用軟件時,在操作新建、保存、編輯等命令時就能做到無師自通了。
2.在情景中進行知識遷移
產生知識遷移的前提是知識的共振。奧蘇貝爾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努力探討觀念之間的聯系,指出它們的異同,消除學生認識中表面的或實際存在的不一致之處,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橫向和縱向的融會貫通。這就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發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認識事物本質上相似的特性。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就要有意創設情境,讓學生對新學的知識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激發學生想象,回憶遇到過的情境及解決方法。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識和思路去解決新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力得到提升。
在Windows系統操作、Word,Excel的學習中,我們都已反復強調,在計算機中任何操作之前都需要先選中;選擇文件、文件夾、Word,Excel中的內容都可以通過鼠標進行選擇。面對一張圖片,我只需要其中的部分,該如何選中呢?首先,將計算機里的內容都需進行數字化的觀點同樣遷移到圖片中來。提出如何選中圖片或圖片中的部分問題,同樣是選中,若是全選可以遷移之前所學知識(Ctrl+A),而要選取部分的時候則有難題了,這個時候再介紹選區工具,并介紹他們不同的工作原理,會給學生留下較深刻的印象。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通過前面所學知識遷移過來講選區工具,比直接介紹Photoshop選區工具的應用效果更好,學生更容易理解。
Excel學習中,同時選中兩個不連續的數據區域,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但在應用過程中學生不容易記住。此時,通過復習Windows系統中選擇連續、不連續內容的知識點,可以幫助學生很容易記住這個操作,同時,學生能夠很快地在兩個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
可見,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只要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幫助學生培養并提高其知識的遷移能力是十分簡單的。
3.在自我學習中進行知識遷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先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給學生,乃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手續程序,安排停當,指導他,使他用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發生類似的聯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聯想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
處理同一信息的軟件,在界面、功能、設置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教師不能也不可能對全部操作命令都向學生講授、演示,這時我們就應該給學生提供一些空間進行自主學習與拓展。在這種探究中,學生自會在新舊知識中找到方法進一步學習,而這種自主探索是學生遷移能力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例如:Office軟件中,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軟件,在設置上有很多相似之處,老師可以不講的地方就盡量不要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再有,會使用Office軟件了,面對一臺只裝有金山辦公軟件的電腦,是否能很快適應呢?再者,Office軟件從我們學習的2003版升級到2007、2010版甚至更高版本,是否能盡快使用呢?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學生通過獨立思考,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并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以實現學習的遷移。同時,也減少了教師的授課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學生遷移能力培養中要注意的問題
由于遷移有正負之分,在教學中要準確找到有利于知識正遷移的切入點,以防止負遷移,這就要求教師結合不同學生的知識結構,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創設類似的學習情境、進行合理適當的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到學生個體的差異。心理學研究表明,影響學生個人進行遷移的因素有很多,如智力、年齡、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習態度等。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進行充分了解,根據學生情況,制訂個別化教育方案,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信息技術學科因有其學科優勢,可以應用到每一個學科,因此建議整合學科內容,促進學生學習遷移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張光鑒.相似論.江蘇科技出版社,1992.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5]應吉康.信息技術基礎.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