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強中
《海燕》是本人在溧陽市后六、后周等學校以及高淳區教育局、區研訓中心等有關領導專家到我校調查研究交流時開設的一節公開課。
在這節課中,本人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獲得了全國知名校長胡建軍等語文教育專家老師的一致好評。
他們認為,這節課教師從學校教育教學的現實出發,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反思這節課,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1.能結合語文學科特點,在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帶動學生去實踐、去探索、去思考,把教學重點放在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上。教師由課堂主導者退居為輔導者,材料由教師準備變為由學生搜集,問題由教師設計變為由學生提出,結論由教師提供變為由學生探求。長此以往,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和語文成績會顯著提高。
2.領導專家指出,在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關系中,提高語文素養培養語文能力是目標,信息技術是手段和過程,是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語文能力的提高本質上離不開對語言文字本身的感悟、思考和理解。本節課中,引導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感知、理解,特別是聽讀、朗讀、品讀、誦讀環節的設計是一大亮點,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思考、讀中接受情感的熏陶,得到大家的高度肯定。
3.“這是真正的教科研!”“能帶著研究的眼光進行教學!”這是領導專家們對這節課的評判。本節課采用的是學校正在全力研究的江蘇省薄弱初中質量提升工程項目——“4Z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所謂“4Z”,是指語文學習的四個環節——“自學”“展示”“質疑”和“總結”,因為這4個詞語的第一個聲母是“Z”,故簡稱“4Z”?!?Z”教學模式就是按照以上四個環節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
感悟:“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21世紀這樣一個以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為主要標志的新世紀,要發展學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除了運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以外,還必須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跳出教材,突破課堂,樹立大語文教學觀,讓學生主動學習,使他們的語文素養和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從而培養適應21世紀要求的合格人才。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