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麗
一、內容摘要
英語作業是對英語課堂的反饋。作業的設計就是對課堂教學的延伸,將對鞏固課堂教學、檢驗學習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將英語作業設計為幾類:分層類作業、實踐類作業、趣味性作業、開放類作業、課題類作業、收集類作業等。
二、問題的提出
傳統的英語作業一般包括:抄寫單詞;抄寫、背誦、翻譯課文;完成Workboook;再補充句型轉換、連詞成句、用適當形式填空等。部分學習動機弱、自控力差的學生,往往成了班級中拖欠作業、抄襲他人作業的群體。
豐富多彩而又新穎的個性化作業對于學生具有吸引力,教師如果創新地進行課外作業的設計和評價,一定能讓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作業的設計與實施
1.分層類作業
(1)分組。如,初三七班,按班內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個性差異把學生分為三個組:A組(英語基礎最好的學生)、B組(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C組(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學完后,分別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例如,八年級上冊 Unit 4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2)分層布置以下作業:
A組:Write a story about a legend story.
B組:Write a review of a story you have seen.
C組:Read the story Yu Gong Moves a Mountain.
2.實踐類作業
(1)采訪。如,在學完六年級上冊Unit5 This is my sister一課后,可以設計下列作業:從家里帶一張全家福照片,在自習課時間至少采訪五位學生,了解他們的家庭成員,并在小組交流,在作業本上介紹兩位學生的全家福。這些“采訪”作業貼近生活,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際,大大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溝通了學生之間的感情,提高了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2)觀察記錄。如,學完八年級下冊 Unit2 It is a nice day,isnt it?一課后,布置學生觀察在不同場合中人們的對話。讓學生觀察在什么場合應該說什么話。引導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關心他人,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調查。在學完六年級上冊Unit10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一課后,我們設計了如下作業:調查大潤發超市、銀座超市商品的價格。這類作業可以安排在周末完成,每人至少調查十種商品的價格,并用英語填寫商品的名稱和價格。學生一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通過完成調查任務,匯報交流調查結果等形式,培養了觀察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口頭和筆頭表達能力。
3.趣味性類作業
在學完了冠詞的用法后,教師除了布置記憶、練習類作業外,還可以設計“chant新創”“故事新編”。在寒暑假一般性練習作業外,也可以布置用英語制作報紙等要求創新的作業。
4.開放類作業
傳統的英語教學作業主要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而發散思維的訓練明顯缺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英語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且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該設計一些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化作業,讓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靈活運用所需知識,思考教材以外有創意的內容。
七年級下冊Unit 3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圍繞未來的世界這一話題,呈現了運用一般將來時談論未來的預測的語言功能,本部分呈現了一般將來時will的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和what引導的特殊疑問句,并將此話題拓展到談論個人的未來生活的話題。
本課的作業是讓學生想象一下未來的生活,制作一張宣傳畫,并文字描述一下未來的生活。教師可提示學生關于該話題還可以寫哪些內容,如transportation,hobby,appearance...通過對未來的暢想,用將來時來表述、來訓練一般將來時的用法。
5.課題類作業
目前,課題研究(project work)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作業形式。例如,當學習完關于購物方面的英語知識后,學會討論如何買東西,合理消費。讓學生以小組進行研究討論,并且制作主體手抄報之類的成果報告。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因此,如何布置英語作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服務,對中學英語教師來說尤為重要。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