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杰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泵鎸@一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考慮數學教學中能不能把現實的問題與之相聯,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做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感受生活”。
一、“回歸本真”從導入環節的情境創設做起
數學情境的創設必須摒棄浮華、返璞歸真、立足數學學科本身,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鑒于這樣的考慮,教師在創設課堂情境時應避免步入“形式化”的傾向,要還數學情境真實味。比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切圓”時,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某個工人師傅想用一塊三角形木料盡可能大地切成一塊圓形木料用于生產,你覺得他應該如何切?”這樣的情境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激活學生的探究意識。
二、“回歸本真”從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和諧做起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當自己精心設計的問題、精心組織的探究活動還沒有很好地展開時,便有學生一語即中打破了教師的預設,直接說出了答案。于是教師就把它看成是課堂教學中的絆腳石,盡量回避這些不曾預設的生成。顯而易見,這樣的做法是不符合本真課堂的追求的。其實,深陷在“預設”中,往往會把學生引入狹窄的小胡同,而且挫傷了學生思維的熱情,折斷了學生高飛的翅膀。因此基于本真課堂的追求,我們應該直面真實的課堂意外,根據師生、生生互動的具體進程整合課前的各種預設,把生成的教學資源作為學生的有利材料,再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很明顯這樣的做法比硬生生地把學生的思維拉回到預先設計的軌道上更本真。
三、“回歸本真”要從課堂氛圍與學生思維的和諧做起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沒有數學思維,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因此我們應該把教會學生學會思維擺在數學的核心位置。在問題設置、活動實施時,應從發展學生思維著手。數學教學應注重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促進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然而當今的數學課堂中形式主義比較嚴重,情境創設的“絢麗多姿”、合作探究的“放任自流”、探究算法的“多多益善”,這些外在的表面形式,雖然看似課堂氛圍很好,但其實學生在其中的數學思維含量并不高。所以,我們營造的課堂氛圍要有利于學生的思維。
總之,教學只有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才能真正做到人本,所以我們應該把“打造本真課堂”作為我們教學路上不懈的追求。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