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麗
初中美術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和藝術鑒賞力為主要目標的學科,是為了響應國家對于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全面性人才所設立的培養學生“軟實力”的學科,那么,如何通過初中美術課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呢?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
一、情景教學,提高學生藝術感悟力
情景教學就是通過為學生設立一些直觀的、熟悉的場景來幫助學生對一些抽象內容進行具體的、有形的理解,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領悟。例如,我會帶領學生到藝術博物館,帶領學生參觀不同的藝術畫作,以此來幫助學生在情景當中直觀地感受到藝術作品,給學生當場介紹一些畫作的畫家生平、畫作特點、畫作影響和畫作主旨等相關內容,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藝術,藝術的魅力何在,在這種藝術氛圍當中不斷提高藝術感悟力,達到學生藝術審美的不斷提升。
二、體驗教學,提高學生藝術鑒賞力
體驗教學就是讓學生到具體的環境當中,通過切身的實際的體驗對教學內容產生實際的感受,通過體驗教學能夠讓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形成過程更加了解,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官體驗。例如,我會帶領學生到陶瓷館,教學生如何來制作陶瓷,讓學生通過對陶瓷的設計、制作和燒制過程的切身體驗和操作,能夠對陶瓷藝術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
三、討論教學,提高學生藝術理解力
討論教學主要是以小組的形式,對于教師所提出的一些問題或者主題展開深入探討,以頭腦風暴的方式來逐步解決問題,提出方案的方式。在美術課堂上,為了能夠讓學生各抒己見,抒發自己對美術作品的不同見解,通過思想的碰撞和互補,不斷提升學生對藝術的理解力。例如,我會利用幻燈片等方式向學生展示畢加索的印象派畫作,讓學生討論畫作中出現的各種元素所代表的各自的象征意義,通過激烈的討論,學生能夠以敏銳、獨到的目光發現一些甚至連教師都沒能發現的內在含義,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理解力,使學生對各種類型的畫作都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鑒賞力。
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藝術本身的主旨的理解與美的鑒賞,因此教師要通過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這兩種能力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鼓勵學生審美眼光和審美能力的多樣化,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達到培養具有多種能力的人才的要求。
參考文獻:
胡亮亮.淺談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優化策略[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2(0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