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學習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多年來,我校一直致力于數學課堂教改實踐,并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確立了以“講學稿”為備課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為基本流程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然而對于很多抽象性比較強的課程,例如函數的圖象和性質、幾何定理的探究過程等,學生自學起來難度很大,這種情況下我們利用幾何畫板軟件制作課件,讓學生參與探究的過程,可以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如果是電腦班,也可以把課件發給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探究,小組交流后,得出結論,變抽象為直觀,理解透徹,容易掌握。
一、利用幾何畫板演示,變靜態為動態,激發學生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電教手段,為學生創造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習動機,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
1.利用幾何畫板探究幾何圖形的性質
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有很多方法,但是作為一開始的內角和是180°的猜測并不簡單,學生往往會問為什么會想到內角和是180°而不是181°呢?故我在教學伊始之際,先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畫出三角形,通過任意變動三角形的角度大小、改變其形狀,然后度量三個內角的度數,并且利用幾何畫板中計算這一功能,計算出三個內角的和。在大量數據下,學生自然能發現:無論怎么變化角的大小、無論怎樣變化三角形的形狀,三角形的內角和總是180°。有了這樣的事實基礎,學生的方向就明朗化,從而為下面的證明奠定了堅實的
基礎。
2.利用幾何畫板幫助學生理解函數與圖象的關系,化抽象為具體
函數及其圖象對于初一的學生難于理解,為了展示圖象對函數關系的動態反映,把抽象變為具體,以課堂演示y=kx+b這條直線的形成為例。打開幾何畫板,建立坐標系,先在x軸上取點A,度量該點的橫坐標,然后利用“度量”菜單中的“計算”功能計算出2x,“度量”菜單下的“繪制點”繪出點B(x,2x),最后將點B設置為“顯示”菜單下的“追蹤繪制的點”。
歸納出k、b對函數圖象的影響,動態顯示每一種情況下函數圖象都經過第幾個象限。
利用幾何畫板形象地反映雙曲線的圖象特點,深化對圖象的理解。
反比例函數的圖象雙曲線的特點,學生也不好把握,什么叫“與坐標軸無限接近,但永不相交”?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雙曲線的特點,可以利用幾何畫板來形象地展示這一特點。
通過幾何畫板的動態演示,學生在變化的點、變化的橫縱坐標中去尋找規律,去理解自變量和自變量的函數這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突破了傳統教學無法展示點的變化,一切只能靠想象,而初二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又比較弱的現實。通過幾何畫板的演示,將抽象的思維過程形象地展示出來,學生很容易接受。
二、自己動手,探究結論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已設計好的幾何畫板軟件課件。讓學生用幾何畫板自己動手畫圖,通過自己操作、觀察,驗證自己先前猜想的結論。這時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了,有的學生在炫耀自己,有的在認真觀察理解,有的在感受這一動態變化過程,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學習的興趣也迅速高漲了。教師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和科學觀的培養。
幾何畫板在初三總復習動點問題中有妙用。我們在初中數學總復習中,學生和老師都感到困難的就是動點問題,運動的圖形無論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比較難以想象的,而以往的傳統模式所看的圖形只是其中某一個一般位置。所以,在做這類題的過程中經常能看到學生有漏掉情況,或者認為無法確定的錯誤解答,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若能配上利用幾何畫板制作的動畫圖形,清晰的圖形能讓學生一眼就看出個究竟,再加上老師幾句簡要的點撥,勝過千言萬語。簡潔、扼要、直觀、明了。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強調人人做數學,既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具體落實。實踐證明,應用幾何畫板工具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提高了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主動探求數學知識,使學數學成為一種樂趣。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