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青會
摘 要:在初中英語新課標的指導下,英語教材的編寫看上去簡單了很多,似乎存在重單詞偏語法的樣子,還要結合生活實際運用英語。不少老師抱怨:“現在的英語越來越難教!”英語老師針對這樣的改變,根據學校的學情,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課改的重點,逐步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教學之路。從一則教學實例出發,介紹英語教學方法——四步英語教學法。
關鍵詞:英漢差異;語法教學;四步教學法
一、英漢差異,語法是明燈
英語和漢語的差異性很明顯。以英語動詞為例:英語中就有實義動詞、助動詞、情態動詞、系動詞之分,它們在句子中又有不同的功能。圍繞它們的考題也多種多樣,這對我們這些從小生活在漢語語境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大難關。他們一聽到就激動:“哇!這么多種動詞!百變金剛呀!”馬上就暈頭轉向了。學習的難度值真的很大。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詞匯量也是很重要的,他們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詞匯的積累是一大難點,單詞的運用更要靈活。因此,真正能夠把英語學透的學生少之又少。所以,英語學習對我們的學生來說無異于一次語言的革命。但是這革命又是“間斷的”:一堂英語課下來,馬上就要投入到其他學科的學習,一下子從英語轉到漢語語境中,無疑會沖淡英語課的效果。剛剛學會的單詞一下子又還給老師了。一堂有效果的英語課,就要求我們教師“革心”。
二、四步教學法,教學生學英語
如何在我的課堂上講好英語呢?我們摸索了這樣的語法教學模式:情境引入—觀察模仿—討論歸納—運用鞏固。
下面,以情態動詞can和could作“能力”解釋時的區別為例談一談我們的具體做法。
1.情境引入:投影展示情態動詞的概念、相關的教學圖片、突出情態動詞的用法,確保學生能理解其含義。此過程中教師要有較強的課件制作能力,我們采用的是資源共享的辦法,確保每個課件優質高效。
2.觀察模仿:學生分組,組內學生兩個人一組,根據課文內容用情態動詞進行問答練習,組間挑選表情豐富的學生進行現場表演,使學生明白說話人的情感、態度。
3.討論歸納:模仿完成后進入學生討論環節:表演者完成他所想表現的情感態度了嗎?他們的語句都有什么特征?學生歸納出:每個句子里都用了情態動詞,都表現出當事人的情感。
4.運用鞏固:本節課的鞏固用問答練習完成,每小組用情態動詞進行對話。教師給每個小組進行針對性指導。課后作業“利用所學情態動詞寫一篇小文章”。
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情態動詞的含義,識記情態動詞,掌握不同情態動詞的用法,識記本課單詞。運用任務型教學方式讓學生不但學會,還能會說。鼓勵學生課后也大聲說出來,減小漢語對英語的影響,把英語印入學生腦海。
總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各種教學媒介,靈活使用各種教學手段,把語法與聽、說、讀、寫、譯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使英語課充滿趣味性和實效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期待我們的學生越來越棒!
參考文獻:
趙桂芳.中學英語教學中的舉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