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
我是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在我的教學經歷中,我遇到過很多教師,并不是很重視中小學銜接,但是我要說,做好中小學銜接非常重要,對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研究體會
下面我就從學生現狀、教材知識結構、教學方法方面闡述一下我自己的研究體會。
1.小學生現狀
小學中低段的學生兩極分化不明顯,成績比較均衡,而高段分化已經比較嚴重了,上了中學就會更加明顯。因為越往高段,所學內容越復雜,對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要求越高,所以分化就越來越嚴重。這也是為什么有的學生在小學能保證他及格,上了中學卻不容易補上來的原因。另外,中小學的考核方式也有一定的不同,小學側重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聽力部分也占很大的比重,在補差方面有一定的側重,可以有的放矢,但是在中學,往往是單詞看著他們背會了,句子會說了,但遇到靈活題型,對綜合運用能力有一定要求的題型,學生還是做不上來。上了初中后,很多及格邊緣的學生就不及格了,我想,上面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
2.教材知識結構
按模塊進行整合如下:
初中教材M1,M2主要是介紹自己和他人,包括名字、職業、國籍和能做什么事,其中“can”的用法在小學五年級系統地學習過。
M3,M4 U1 這兩個模塊主要學習“there be”句型以及各種句型的變換,其中重點提到的疑問句和否定句中,“some”改“any”,小學已經重點講過,其中穿插的“where”句型,方位詞“in front of,next to,behind”在小學都涉及過。
M4 U2,U3,M5主要講述句型、各種句型轉換及單三形式,六年級時重點講練過。
M6主要知識點是邀請某人去某地句型的問答。
M7-M10重點是一般現在時態,雖然話題不同,但時態都是一般現在時態及各種轉換,小學已經學習和練習過,但在句型轉換題型上,沒有深入練習。這樣的比喻會很恰當:小學所學的內容就像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多而雜,而小學的英語學習就像是在逛一個很大的超市,只能瀏覽一遍,不能很細致地研究,特別是語法方面。在中學會很細致地學習語法及做大量的練習。
3.教學方法
低中段,更注意聽說領先,讀寫跟上。要鼓勵學生多張口說,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而高段和中學的模式就很接近了,語法教學相對增多,也會做一些形式比較靈活的題型,但是中學可能會在語法教學這方面更加注重細節、拓展。題型也會更具靈活性。當然,現在中小學都非常重視真實語境下的教學。
二、做好銜接的方面
那么分析完這幾個方面,我個人認為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銜接。
1.教學內容與要求的銜接
關于這一點,我個人認為,中小教師如果有機會可以互相探討一下教材內容,特別是中小學教材對學生的不同要求,應分別掌握到何種程度,交流一下不同的看法,從而在內容與要求上融會貫通,做好銜接。
2.教學方法的銜接
我想在課堂教學時,如果有時間,學生能接受的話,講些拓展內容,特別是和初中銜接緊密的內容,做好分層教學,對小學的學生還是很有幫助的,學生也會很有成就感。而小學課堂上的一些教學方法,激勵學生興趣的做法也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我剛剛到小學時,就感覺他們的方法真是靈活多樣,學到了不少東西。
3.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銜接
4.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銜接
中學早晨有晨讀時間,小學也一樣,學生來到學校就會分成小組出聲地朗讀英語課文,每組都會有一位“小先生”負責,而我們也會每天布置晨讀內容,早晨有時間,也會去督促。另外,在我們的教學中,特別是高段,很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我想這一習慣培養好了,孩子上初中后,有了這樣良好的預習習慣,面對一下子增多的學習內容,例如小學一個模塊的單詞量相當于整冊書的單詞量這種情況下,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會很快適應初中的英語學習。
5.注意中小學教學評價的銜接
3~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形式應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要依據。5、6年級的期末考試采用口筆試結合的方式,我想和初中應該有一定的差異。我個人認為,考查學生平時的表現,作為期末的評價,可以督促學生平時的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是很值得借鑒的。
最后我想說:新的課程,迎來新的挑戰,只要時刻留心中小學教學動向,就會捕捉到中小學銜接教育恰當的方式方法,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