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物理學由實驗和理論兩部分組成。物理學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物理學實驗在課標中有了明確的定性,那么在物理教學中就要足夠地重視。在新課程標準的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建議中說明:“學校和教師應該根據標準的要求安排足夠的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從課程標準中就可以看出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與學生學習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作為物理教師,則要認真研究,合理開發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物理的實驗能力。再有,通過實驗,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探究精神的培養,更是對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新課程的明確要求,符合新課程的育人理念。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關于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一、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對學生加以示范,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學實驗中演示實驗共有85個,這是一個很大的比重,初中物理實驗以教師的演示實驗為主。所以做好演示實驗,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是較直觀的。學生通過對教師演示實驗的觀察、分析、思考、總結,直觀地學習到了實驗操作的方法、實驗中注意的事項、實驗的步驟、實驗器材的選擇等等。通過觀察學習,掌握了實驗的基本操作能力,從而可以運用到分組實驗中。如,在溫度計的使用上,我進行了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正確的使用溫度計的方法與要求,同時對注意事項加以強調,結合實驗設計一些問題,通過猜測與探究,了解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然后學生就可以在分組實驗“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中正確使用溫度計。
二、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之間互助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學習認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都存在不同的差異,有的學生能力要強些,有的學生相對弱些,通過小組合作互助學習,就能進行優勢互補,對于能力相對弱的學生可以通過兵教兵的形式,進行互助提高。學生互助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一方面可以提高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的理解力和操作能力,同時也更體現出民主平等,學生學習起來更輕松,沒有壓力感,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效率,如果班級中較多需要輔導的學生,老師一人就顯得力不從心,也不能體現差異化,因人而宜。所以,小組合作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三、通過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實驗操作能力
科學探究學習,是學習物理較有效的方法。學生在結合物理知識的學習時,進行科學探究,符合物理學科的教學特點,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的規律”實驗中,讓學生利用控制變量法,進行猜測,進行大膽的設想,猜測可能存在的幾種情況。然后進行探究性的實驗,經過學生獨立的思考、推測,通過探究性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自主實驗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深入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物理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對生活現象、生活常識做出科學的解釋。在新課標中,在課程理念中明確指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所以初中物理教學離不開生活實踐與生活體驗。例如,在學習水的沸騰時,紙鍋燒水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完成,在家中進行實驗觀察,加以體驗物理學科的神奇,了解水的沸騰的特點,鍛煉了動手操作能力。還有自制照相機、自制顯微鏡等,學生既感到新奇有趣,同時又有成就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總之,在物理教學中,離不開實驗這一教學手段,想要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就要多角度、多措施進行科學合理的培養,讓學生在實驗中充滿樂趣地學習,通過實驗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以致用。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