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英
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制約農村學校教育發展的共性問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的情感、態度,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教師的情感關懷是學生情感教育的靈魂
盧梭說:“你要記住,在敢于擔當培養一個人的任務以前,自己就必須要造就成一個人,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值得推崇的模范。”語文教師的任務是傳播基本的語文知識,培養綜合語文素養,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學中肩負著情感教育的重任。人文性的教育居于情感教育的首位。教師的情感、文本的情感、學生的情感是情感教育的三個要素。農村學生的父母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大多遠走他鄉,與孩子的童年甚至少年都是隔離狀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只能通過教師來培養。因此語文教師的正能量情感、態度,可以激發全班學生的積極情緒,促使所有學生相信自己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學生通過情感生活的體驗、心理上的整合、情境中的聯想,促進學生結合現實生活感悟,逐步進行自我調節和適應。促進學生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健康社會化情感,繼而形成終身受益的品格,達到情感健康和整體素質提升的目的。
二、語文課堂教師的情感教育要“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心懷愛的教育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心靈交流的基礎,是“活”課堂的助力器。當教師帶著微笑走進課堂“建立自我”時,教師的出現不會給任何學生壓力,不因為自己的出現讓學生緊張、恐懼,在任何時候能夠化為無形的精神和感召,化為情感的力量,即“追求無我”。學習語文的內驅力自然會在感染中被激發。每一個被關注的學生會“情動而辭發”,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靈活動融為一體,使教師、學生、文本三者情感產生共鳴,學生發掘出了作品真、善、美的內蘊并內化為心靈成長的營養。
三、語文課堂要帶領學生從課堂走向情感生活中去
文質兼備的文學作品貼近中學生的生活,教師的情感教育就在于如何設計和遷移語文課本里呈現的情感、態度,教師的情感、態度可以激發留守兒童感受,體驗文本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對事業的追求、對信念的執著。教師積極的情感可以引發學生對鮮活人文生活的感觸、頓悟,從而形成或調整自己的思想行為,形成正確的人生體驗。
教師情感是學生可以用心感受到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促進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教師情感教育的影響力是學生終身學習、終身受益的根本,這需要語文教師提高自我修養,拓展知識范圍,獲取更多情感信息,在課堂上創設適宜的情境,將情感教育內化為情感體驗和塑造精神的高度上來,從而促進農村學生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