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鑫
神話是人類文學最早的藝術形式之一,既勾畫出了遠古時期人類在自然界繁衍進化的歷史足跡,同時又以豐富的想象和傳奇的故事彰顯出不同地域和國家特有的精神風貌。其中“雷神”這一形象頻繁出現于多個神話體系中,承載著濃郁的人文氣息,在此筆者粗疏地談一談古希臘、北歐以及中國神話中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雷神形象,嘗試挖掘其形象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內涵。
一、宙斯:欲望與權力之“雷神”
在古希臘的奧林匹斯山上,居住著以宙斯為首的諸位天神,由于宙斯以雷電和霹靂作為武器,人們習慣性地將之視作古希臘神話中的雷神。
據赫西奧德的《神譜》記載,宙斯是第二代神王克洛諾斯之子,為了推翻父親的暴政,宙斯在地母蓋亞、母親瑞亞和第一任妻子智慧女神墨提斯的幫助下救出了五個被父親吞入腹中的兄弟姐妹(即:赫斯提亞、德墨忒爾、赫拉、波塞冬和哈德斯),帶領他們與克洛諾斯和其麾下的提坦巨神展開了長達十年震撼天地的戰爭。在戰斗過程中,被宙斯解救出來的三個獨眼巨人(分別是雷、電和霹靂),將雷電贈與宙斯作為武器,正是憑借著這神奇無敵的法寶,宙斯才得以在與提坦巨神的殊死戰斗中取得勝利,穩穩坐上了第三代眾神之王的寶座,為自己贏得了至高的權力和榮耀。
宙斯除了擁有震懾天地的權力之外,還有著無窮的欲望和許多缺點。和人類理想中完美無缺的神不同,宙斯有時是自私的,甚至殘暴的。獲得王位伊始,他因害怕遭遇與父親相似的命運,被自己強壯有力的兒女打倒,在墨提斯懷孕時便將之一口吞了下去,盡管不久后雅典娜從宙斯的頭腦中生了出來,可墨提斯卻仍生活在宙斯的腹中,充當著他的參謀。面對人類,宙斯既愿意保護他們,卻又要求人類以對諸神的絕對服從作為報答。在決定用牲畜的哪一部分祭神時,人類與諸神發生了爭執,由于人類顧問普羅米修斯以油脂包裹的牛骨戲弄了宙斯(普羅米修斯將一頭公牛剁成塊分為兩份,一份在精肉上覆以牛皮和內臟,一份在牛骨上覆以油脂,讓宙斯自己挑選,宙斯見后者較大,便選了牛骨,得知上當后,勃然大怒),宙斯便拒絕贈給人類火種,當發現普羅米修斯盜取火種贈與人類后,這位暴君先是將潘朵拉和她的魔盒賜給了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使得各種災禍遍布人間,后又將普羅米修斯鎖于高加索山的絕壁之上,讓惡鷹每日啄食他的肝臟,其暴虐可見一斑。
宙斯子嗣極多,他和天后赫拉生下戰神阿瑞斯、火神赫菲斯托斯、青春女神赫柏,和智慧女神墨提斯生下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暗夜女神勒托生下孿生兄妹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爾忒彌斯,和提坦女神狄俄涅生下美神阿芙洛狄忒,和記憶女神摩涅莫緒涅生下九位文藝女神繆斯,和風雨女神邁亞生下神使赫爾墨斯,和農業女神德墨忒爾生下冥后珀耳塞福涅,和忒拜公主塞墨涅生下酒神狄俄涅索斯……同時,宙斯無視妒心極強的天后赫拉,與河神伊那科斯之女伊俄、腓尼基公主歐羅巴、阿爾戈斯公主達娜亞(生子珀爾修斯)、邁錫尼公主阿爾克墨涅(生子赫拉克勒斯)、斯巴達王后勒達(生女海倫)等皆有私情,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龐大的奧林匹斯神系和活躍于古希臘神話和史詩中的英雄美人。
希臘位處地中海,氣候溫暖,自然環境頗為優越,因而在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中充斥著人類對光明與幸福的追求,對物質生活的渴望和對自然、藝術之美的贊嘆,由此造就了希臘文學和諧、優雅、健康的主旋律和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樂觀主義精神。作為奧林匹斯山上的最高神,宙斯既有著彪炳的戰功和至高的權力,也具備著凡人的七情六欲和良多缺點,堪稱是權力和欲望的綜合體,創作者借此形象展現出影響著歐美文學長達幾千年的以人為本、享受生活的永恒主題。
二、索爾:勇武與力量之“雷神”
在北歐的詩體“埃達”中,生動地記錄了以奧丁為首的諸神的活動軌跡,其中雷神索爾(一譯“托爾”,日耳曼人稱之為“多納爾”)的故事一直為當地百姓津津樂道。相傳索爾乃諸神之王奧丁與大地女神嬌德之子,掌管戰爭與農業,每逢索爾戴上黑色闊邊帽子,驅趕著由兩只名為坦格喬斯特(譯為“咬齒者”)和坦格里斯尼爾(譯為“磨齒者”)的山羊駕駛的不斷發出火星的黃銅馬車出現時,天空便烏云密布,繼而雷雨交加,自此“雷神”之稱號不脛而走。
作為北歐神話中的十二位大神之一,索爾有自己的宮殿,名為畢爾斯基爾尼爾(譯為“閃電”),而使他得以成名且為敵人所懼怕的乃是其特殊的武器——雷神之錘米約爾尼爾(譯為粉碎者),此錘乃邪神洛基命侏儒辛德里打造,無論擲出多遠,面對怎樣強悍的敵人,定會命中并擊倒對方,而后回到主人索爾手中。由于這只錘永遠熾熱,不便把握,索爾必須戴上一雙長長的鐵手套——雅恩格利佩爾,同時,他還擁有一條神奇的腰帶——梅金吉奧德,每當束緊這腰帶之時,索爾便能涌現出比平日里更為強大的力量。正是靠著這三樣法寶,索爾才得以在與巨人和宿敵耶夢加德(洛基之子,是一條巨蛇)的戰斗中越挫越勇。
雷神索爾是北歐諸神中最為勇武的一位,曾多次與霜巨人戰斗,從而驅走寒冷冰霜,使大地重現生機,恩惠萬民。由于居住在喬登海姆一帶的霜巨人們常將寒風刮到人類的世界,致使萬物凋零,地面陰慘,為了給他們一個教訓,索爾曾與洛基一同趕往霜巨人們的腹地——烏特加德(位于喬登海姆,被冰雪覆蓋),與之進行了一系列比拼較量,盡管他和洛基一度被霜巨人們戲弄,但索爾于夜里擊出的三錘使地面多了三個山谷,其一番豪飲令大海從此掀起了波浪,給了霜巨人沉痛的打擊。之后,索爾大戰傲慢的巨人赫朗格尼爾,將其一錘擊斃,著實為北歐諸神揚威。
索爾的一生,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可謂無人能敵,盡管在諸神黃昏(北歐神話的末日之戰)中他與宿敵耶夢加德同歸于盡,但卻幫助幸存下來的神和兩名人類建立了新的世界,可謂雖死猶榮。事后,他的兩個兒子瑪格尼和摩迪繼承了父親的遺志,繼續演繹著雷神的傳奇故事。
不可否認,驍勇善戰的索爾是戰神的化身,而孕育出這一形象的正是北歐地區獨有的文化和歷史氛圍。北歐神話起源于北歐和冰島地區,而主要的創作者和傳播者則是被流放到苦寒之地的日耳曼囚犯,人們時時都要與惡劣的氣候進行抗爭,因而與希臘諸神所不同的是,北歐諸神多作風硬派,缺乏浪漫柔美氣息,換之以勇武有力的氣勢感染讀者,而百戰不殆的雷神索爾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聞仲:忠誠與逆勢之“雷神”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雷部正神名為“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他“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帳下有24員催云助雨護法天君,其前世乃是商朝末年輔佐暴君紂王的老太師聞仲。
在《封神演義》等故事中,聞仲是殷商三朝元老,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在朝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連暴虐的紂王都對他敬重有加;同時,他還是截教金靈圣母門下弟子,深諳道術,法力頗深,坐騎為墨麒麟,兵器是雌雄鞭。此外,聞仲頭生三眼,中間有一目神通,能射出自光數寸,憑此辨奸邪忠肝、人心黑白。
聞仲是剛正不阿的,當遠征北海還朝后,他發現紂王因無人管束,致使朝歌上下一片烏煙瘴氣,當即力陳十策,怒打奸臣費仲、尤渾,要求紂王改過自新,重整朝綱。若非之后東海戰事又起,武王揭竿伐紂,聞仲領兵征討,分身乏術,殷商會有轉機也未可知。
聞仲是忠誠不渝的,他身為帝乙(紂王帝辛之父)的托孤之臣,時刻以匡扶社稷為己任。為保衛大廈將傾的商王朝,他毅然揮師西岐,對陣姜尚。絕境中,面對武王和姜尚等人的勸降,他至死不改初衷,于絕龍嶺光榮戰死,對殷商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然而,從某種程度上說聞仲又是頑固不化的,縱然他道德至高、戰功至高、法力至高,卻無疑走在了時代的對立面。殷商朝綱敗壞,為西周取代乃大勢所趨,聞仲廣邀截教弟子前來伐周,可謂逆勢之舉,顯得徒勞而又執拗,可正是因為這份徒勞和執拗,使得這位三朝元老那份忠肝義膽散發出更為耀目的光輝,那段“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愴故事,也令無數讀者淚滿衣襟。
如果說聞太師更像一個漢民族忠君愛國的道德符號的話,那么在他轉世為宇文成都后,其身上又增添了幾分人文色彩。
宇文成都是《興唐全傳》等故事中虛構的一個人物,相傳他乃“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轉世,于隋末戰亂之際下凡人間,平叛反王,安定天下。宇文成都武藝卓絕,一柄鳳翅鎦金銳冠絕天下,是當之無愧的“天寶大將”“大隋戰神”。不幸的是,他不僅在暴君楊廣帳下為將,還是奸相宇文化及之子。縱然如此,他仍不失為一位正直磊落、古道熱腸的血性男兒,他不滿楊廣的暴政,鄙夷父親的卑劣行徑,可惜自小被“忠孝節義”所束縛的他只能選擇忠于君王、忠于父親,成為暴君、佞臣手中的棋子,同遍布于華夏各地的反隋勢力相抗衡,最終落得國破家亡、兵敗身死的凄涼下場。生活在不適合自己的環境中當算是宇文成都莫大的悲劇,而在這種環境中依然良心不泯則是其更大的悲劇。盡管宇文成都的命運軌跡幾乎同聞仲如出一轍,但他曾忤逆楊廣和宇文化及的命令,于南陽關偷偷放走了宿敵伍云召,并于府內傾囊傳授勁敵裴元慶“盡命三錘”,足顯其一身正氣和不凡氣量。故事結尾,雷部正神升天歸位,將結果宇文成都性命的金翅大鵬鳥之化身李元霸(原名李玄霸,唐高祖李淵之子)用驚雷劈死可算是對這位苦盡愚忠的一代名將的點點安慰。
漢民族是一個知禮明義的民族,在其傳統文化觀和道德觀中,最為看中的莫過于忠孝節義,盡管聞仲身處時代逆流,但在古人的理念中,他對國家和君主的那顆赤膽忠心從某種程度上說比那些助周伐紂的英雄義士更加難能可貴。由于古人信奉因果報應,認為一個人若做了惡事或違背誓言,必遭五雷轟頂,因此能操控雷電的雷部正神便成了懲罰罪惡之神,而此神自身必須是忠誠與正義的化身,通觀封神臺上的諸位英杰,能擔此重任者,唯聞太師一人耳。由此可見,聞仲既是漢文化中忠孝觀的產物,同時也是彰顯漢文化內涵的標志性人物。
神話和史詩是人類文學的萌芽和開端,在這些亦真亦幻的故事中,包含著創作者的聰明才智,也鑄造著本民族獨樹一幟的文化風貌,盡管它們已距離我們很是遙遠,但由此傳承下來的那份精神內核卻早已化為圖騰深深鐫刻在本民族的歷史文化之中,融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猶如相連的血肉。無論是宙斯、索爾,還是聞仲,其生動豐滿的形象背后都蘊含著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所獨有的文化底蘊,彰顯著其獨特的魅力與風采。“雷神”這一形象雖然在浩如煙海的神話世界中只占據著星星之地,可通過探究其背后的精神實質,卻足以窺一斑而看全豹,追憶那段已經逝去卻不曾在人類記憶中模糊的歷史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