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有余

一、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分析
本課題“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是對化學反應的定量研究,本課題內容雖然是計算,但這種計算對數學知識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但是學生對化學計算常常進行得并不順利,這往往是由于在有關化學計算中學生對化學特點認識不足造成的。因此,本課題的教學中要從學生薄弱環節進行
突破。
二、教學目標
進一步認識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會進行簡單的計算;掌握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的思路和規范解題的格式。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利用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依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格式。
2.教學難點:依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規范,數學計算的基本功。
四、教學過程
教師:你們想聽聽有趣的爆鳴聲嗎?讓我們用氫氣奏響奇妙的音符,下面就讓我們來見證這奇妙的時刻吧!
教師演示實驗:大家請看,這是1號氫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點燃。
教師:請一位同學用口技來模仿剛才聽到的聲音。
學生模仿。
教師:同學們,他模仿得像不像啊?
教師繼續演示實驗:2號、3號試管,播放視頻強化記憶。
教師:為什么聲音越來越高,對不起,現在暫時保密,在今天后面的學習中大家就會知道原因了。
教師:說到爆炸,不得不提到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那黑火藥是如何發明的呢?請大家看動畫。
播放:火藥發明的Flash動畫。
板書: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教師:古人發明火藥,在沒有理論指導下研究配比,經過一次次的冒險實驗,終于找到適當的比例,在硫黃和硝石里添加了木炭,配制成了黑色粉末狀的火藥。2KNO3+3C+S ■ K2S+N2↑+3CO2↑,這就是黑火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今天我們學習的主題是“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理論指導實踐,因此在學習計算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哪些含義,可以進行怎樣的計算,以電解水的方程式為例。
2H2O■O2+2H2↑
1.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氧氣和氫氣的事實;(圖片)
2.每2個水分子電解后生成1個氧分子和2個氫分子,水分子、氧分子、氫分子的分子數之比為2∶1∶2;(圖片)
3.每36份質量的水完全電解后生成32份質量的氧氣和4份質量的氫氣,水、氧氣、氫氣的質量之比為9∶8∶1。
從電解水的方程式我們可以歸納出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以下含義:
1.表示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
2.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微粒個數之比;
3.表示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關系。
教師:實踐出真知,接下來請大家看活動案中的活動一,說說下列方程式表示的含義。
活動一:說一說
2CO+O2■2CO2 CH4+2O2■CO2+2H2O
教師:幾位同學說得都不錯。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知道物質之間的質量比,那么下面請大家計算表格中物質的質量。
活動二:算一算
根據已知物質的質量計算出其余物質的質量。
教師:通過上面這個表格,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活動三:列一列
教師:像剛才大家解題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比例法。
S+2KNO3+3C=K2S+N2↑+3CO2↑
已知參加反應的碳的質量為3.6克,求硝酸鉀的質量。
追問:如何求硫的質量呢?
學生列式,教師巡視指導,選擇展示的活動案。
教師點評。
活動四:議一議
教師:下面請大家幫老師個忙,老師要帶學生到實驗室做實驗,需要制取64克氧氣,那需要準備多少克高錳酸鉀呢?請大家參照課本107頁的例題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整理解題步驟,我們比一比、賽一賽,看看哪個小組歸納得既簡捷又朗朗上口,可以一步用一個字表示,也可以押韻,討論后請將簡要解題步驟寫在白板左邊,解題過程寫在白板右邊。
學生分組討論,最終通過小白板展示他們本組討論的結果。
板書:二、依據化學方程式的解題步驟
解題步驟:
1.審:讀題,審清題意。
2.設:設未知量。
3.找:在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算出相對分子質量,寫在相應物質的化學式下面。
4.算:列出比例式,可以是左右對應,也可以上下對應,正確地計算比例式,注意單位保持一致。
5.答:簡明寫出答案。
活動五:練一練
火眼金睛
電解水時也會產生氧氣,若生成64g氧氣,則需要電解多少千克水?(H:1 O:16)
錯解:設需要電解水的質量為x千克
H2O■H2↑+O2↑
18 2
x 64
18∶4=x∶64
x=576kg
答:需要電解576千克水。
教師分析常見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1.方程式誤寫。→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化學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標明反應條件、氣體、沉淀符號,注意化學方程式的完整性。
2.相對分子質量計算錯誤。→各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必須計算準確:根據物質的組成求各化學式的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式前邊化學計量數的乘積之比,計算時必須準確無誤。
3.質量關系不對應。→審清題意,找好已知量和未知量,不能張冠李戴。
4.單位不統一。→注意單位的書寫要求,設未知數時不要帶單位,計算過程帶單位,在同一計算中注意單位的統一。
小結:
教師:本節課老師和同學們共同研究了化學方程式表示的含義和依據化學方程式解題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五、教學設計反思
本節課是依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第一課時,是將基礎知識與技能初步轉向定量分析運用的啟蒙教學。本節課還將學生的學案設計成了活動案,即每個環節一張32K學案紙,訂成了一本小冊子。活動案短小輕便,便于上課及時檢查批閱,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和興趣。
?誗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