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鐵峰
我認為,人際交往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因為人是社會動物?!叭酥?,性本善?!睕]有人生來就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人類心理的病態(tài)是在出生后與社會互動中形成的,具體說,主要是由于人與人之間關系失調(diào)造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際交往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基于這個判斷,我通過實地調(diào)查、問卷調(diào)查、研究相關文獻資料,在與課題組同仁探討之后,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驗,提出以下觀點。
一、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心理健康的源泉
良好的人際關系固然是教師心理健康的表現(xiàn),更是教師心理健康的源泉。
一個朋友盈門的人,你能說他心理不健康嗎?誠然,人際關系無疑也是很復雜的。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好朋友可能由于某種原因而分道揚鑣,反目成仇。這并不一定是你的錯造成,因而也并不能說明你的心理不健康。倘若即使不是你的錯,你也能主動化解仇怨,重歸于好,那么,這無疑是一件幸事樂事。你的心里一定很高興舒坦,很有成就感。也就是說,你從自己建立的良好人際關系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從這個意義上說,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源泉。
本課題組對8所中小學260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在254份有效問卷中,針對“你認為跟別人交往重要嗎?”這個問題,認為重要的占48%,認為“非常重要”的占30%,14.6%的認為“一般”,3.1%的認為“不重要”。
可見,絕大多數(shù)教師承認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也可以認為大多數(shù)人迫切希望搞好人際關系,即有與人交往的心理需求。這毫不意外——誰不想在和諧的環(huán)境中生活和工作呢?誰不想在短暫的人生中擁有健康的心理呢?
具體地說,人際交往對教師心理健康至少有以下幾個積極影響:
1.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保持愉悅的心境
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后能使人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從而保持一種愉悅的心境。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庭和睦、鄰里互助、同事友好、師生關系和諧,會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否則,家庭破裂、鄰里爭斗、同事猜忌、師生僵持。
2.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當人們苦惱時,需要宣泄,朋友可以傾聽,這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統(tǒng),能提高自我調(diào)節(jié)水平,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由于可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心理健康的源泉。
二、積極主動建構(gòu)和諧人際關系
既然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心理健康的源泉,那么,我們就應該積極主動地建構(gòu)有利于自己的和諧人際關系。
有些人消極地等待別人的橄欖枝,結(jié)果收獲寥寥;有些人是積極主動付出與爭取,結(jié)果高朋滿座。可見,態(tài)度決定了人際關系建構(gòu)的效果。
滿園碩果,豈會憑空得來。它需要辛勤付出,用心澆灌,小心呵護。人際交往亦應如此。我們應該主動付出,用真心換真情。與學生如此,與所有人都應如此。
有些老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居高臨下,令學生望而生畏,哪有可能建立平等的亦師亦友的關系呢?究其根本,恐怕是沒有交往的真心,這真心就包括平等與包容。試問自己是否真的已放下身段,準備平等交流呢?是否已準備包容學生的幼稚乃至唐突呢?教師若想有成就感,就應滿懷愛心,真心對待學生,關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如此,傳道、授業(yè)、解惑,盡在笑談之中,那是怎樣令人神往的心理狀態(tài)呢?
本著人格平等、民主包容的理念,著名教師李鎮(zhèn)西因拖堂3分25秒而甘愿受罰,他爽朗的大笑營造出的是和諧的氛圍。師生心情皆舒暢,試問教與學還有什么障礙嗎?
領導的支持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條件。如果搞不好上下級關系,會造成許多心理困擾,因此,要尊重和相信領導,努力工作,主動匯報,積極建議,不要背后隨便議論,發(fā)牢騷,甚至與領導公開對抗。
努力營造團結(jié)和睦的同事關系,能使我們保持愉快心情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另外,教師和社會其他人士交往也應本著“和為貴”的傳統(tǒng)原則,跟學生家長要多進行平等善意的溝通??傊?,想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積極主動地爭取才行。
三、自我調(diào)適人際關系培養(yǎng)健康育才心理
在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并建構(gòu)了和諧人際關系之后,我們應該精心呵護,不斷調(diào)整和適應這種人際關系,使之能帶來每天健康陽光的心理,并借助這種心理來教書育人。
我認為,自我調(diào)適至少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方法:
1.要謙虛謹慎,擺正位置
關鍵在正確認識和評估自己。過高或過低都會產(chǎn)生心理負擔,即過于自負或過于自卑。
2.要平等相待,真誠相處
人際交往的基礎是人格平等,以誠相待。熱誠的贊許和誠懇的批評,都能使彼此間愿意了解、信任、交心。
3.要打開心扉,主動開放
只有真誠地開放了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走進別人的心靈世界。善于與人交談、娛樂、參加集體活動等,往往會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的融洽以及人際關系的穩(wěn)固。
4.要換位思考與寬容
換位思考就會理解對方,減少誤解,從而容易寬容,達至心胸寬廣,相互諒解,心情愉快。
5.要合理地調(diào)節(jié)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調(diào)節(jié)的方法很多,如寫日記、找人訴說,從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有時緩一步再做決定也是控制情緒,避免錯誤的有效方法。
6.換個角度看問題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你懂的。當然,調(diào)適的原則方法肯定不止這些。
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跟個人的改善意愿密切相關。一個破罐爛摔、自暴自棄、諱疾忌醫(yī)的人,你能指望他把自己的病治好嗎?
我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那么,愿意擁有健康心理的教師,不妨參照以上幾點原則、方法,把人際關系處理好、調(diào)適好,更好地履行教師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
參考文獻:
孫宏安.教師的職業(yè)幸福.1版.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