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剛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課程提倡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作業作為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運用得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也可以強化其基本技能,甚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素養。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優化設計高中化學作業,使其具有社會性、層次性、實踐性、開放性,切實提升高中化學作業的有效性。
一、高中化學作業應具有社會性
化學科學與生產、生活以及科技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高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因此我們在設計化學作業時應注意聯系社會生活、生產實際,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開拓思路,學會綜合運用化學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
案例一:
作業:請查閱資料調查自來水用哪些方法進行消毒?哪些方法的消毒時間較短、運行費用較低,各種方法有何主要優點、缺點?
教學內容: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化學1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評析:本作業是在學生學習了化學1專題二《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第一單元后布置的作業,“自來水是怎樣進行消毒的?”是學生在生活中很容易觸及的一個問題,設計這樣一個作業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還可以學以致用,對氯水、二氧化氯、臭氧等的消毒原理有初步的認識。
二、高中化學作業應具有層次性
當前,很多高中化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沒有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認知水平進行布置,從而導致優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中等生“提不高”。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認知水平布置層次性作業,可以讓學生有差異化發展、個性化發展。
案例二:溶液中離子濃度的比較是中學化學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和考點,在復習時可布置如下作業:
作業一:指出下列哪些鹽能夠發生水解?其水溶液的酸堿性如何?選擇2至3種寫出其水解的離子方程式。
①NaCl ②Na2SO4 ③KNO3 ④NH4Cl ⑤FeSO4 ⑥CuSO4⑦Na2CO3 ⑧CH3COONa ⑨NaHCO3
作業二:
1.氯化銨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2.等濃度的①(NH4)2SO4;②NH4HSO4;③NH4Cl;④NH4HCO3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順序為:
作業三:在氨水中逐滴加入鹽酸得到的溶液中一定有:
c(Cl-)>c(NH+4)>c(H+)>c(OH-)對嗎?
教學內容: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選修四鹽類的水解。
評析:本作業是在學生學習了選修四專題三溶液中的離子反應第二單元后布置的作業,其中作業一為全體學生完成的作業,作業二、三可讓學生選擇完成。通過作業一幫助學生鞏固對鹽類水解的實質與規律的認識,通過作業二、三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鹽類水解的影響因素及鹽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比較。
三、高中化學作業應具有實踐性
傳統的化學教學大多重理論、輕實踐,這種教學易讓學生感到學習枯燥乏味,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果能聯系實際,通過實踐、活動來學習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使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宜地布置實踐性化學作業,使其與課堂學習互補,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主與合作能力、質疑與探究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等全面素質與能力。以化學與環境為例,可以適時地布置學生通過實地考察、查閱資料、調查等途徑對裝修帶來的污染、塑料與白色污染、自來水的凈化、尾氣排放與環境污染、電池的利與弊等問題進行實踐性學習。例如,
作業三:淘溪水資源的調查研究。請你通過實地考察、調查研究了解淘溪水資源的現狀、污染情況及主要原因、解決污染的辦法。
評析:淘溪是僑光中學所在地金淘鎮內的主要河流,近年來水質被無情地破壞污染,水質越來越差,布置這樣的作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調查研究進行宣傳,提高公眾對淘溪的了解。通過這種實踐性學習活動,有力地提高了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為他們素質的發展奠定了全面的基礎。
四、高中化學作業應具有開放性
開放性習題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分析化學問題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高中化學設置開放性問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網絡,還能培養學生優良的化學思維品質。例如,
作業四:甲、乙、丙、丁四種物質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種元素,它們之間具有如下轉化關系:請寫出甲、乙、丙可能的化學式。
教學內容:高三化學二輪復習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
評析:本作業是在高三化學二輪復習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時布置的作業。本題對甲的物質類別沒有限定,因此不能將甲和乙的反應限定在單質與單質的化合上,可引導學生分析并歸納出此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型:一是連續氧化型,即丁為O2;則甲、乙、丙共同含有的元素應具有多價態的特點,符合條件的元素常見的有N、S、C、Fe等。又甲和丙為價態歸中反應,符合的轉化關系如:NH3→N2→NO,H2S→S→SO2,C→CO→CO2等;二是鋁三角型,即乙為Al(OH)3。符合的轉化關系如AlCl3→Al(OH)3→NaAlO2,NaAlO2→Al(OH)3→AlCl3;三是多元弱酸與堿中和型,此類轉化主要因多元弱酸的用量不同導致產物不同,符合的轉化關系常見的如:NaOH與CO2反應,轉化關系為NaOH→Na2CO3→NaHCO3;SO2(或CO2、H2S)與NH3·H2O反應,轉化關系為SO2(或CO2、H2S)→NH4HSO3(或NH4HCO3、NH4HS)→(NH4)2SO3(或(NH4)2CO3、(NH4)2S)。設置這樣的作業有利于學生構建相關元素的知識網絡,同時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