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不能再只重視傳授學生數學知識,而應當重視傳授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教師不能再只重視結構形式,而應當重視數學知識探究的過程;教師不能再模式化教學,而應當個性化教學。為此,教師必須響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角色,實現教學關系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教師;數學;角色;轉變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以往教師只重視“教”,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只重視單向信息傳輸,而忽視師生交流;只采取單一的、模式化的教學方式,而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限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無法真正提高學生實際的數學能力,嚴重影響著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近年來,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向教師著重強調了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想促進數學課程標準的順利實施,成功完成數學課程改革,將新課改的各項要求落實到位,教師就要轉變觀念,樹立科學的新課程的教學觀,轉變自身的角色。下面結合實際,總結一下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師的要求,談談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角色轉變。
一、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師的要求
1.教師要樹立正確、科學的教育觀念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觀念,要充分意識到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將學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思考、有能動性的社會人,要正確地看待師生關系,建立尊重、理解、平等的師生關系。
2.教師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水平
要想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注重能力培養、促進個性發展、關注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落到實踐當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掌握多學科知識,以更好地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形成。
3.教師要有創新精神,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新課改要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不僅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勇于打破常規,不斷提高創新能力,還必須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4.教師要具有更新知識、學習知識的能力
要想適應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知識的需求,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教師還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具備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要想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促進新的課程標準的順利實施,教師就要從以往的角色轉變成如下幾種角色:
1.教師要轉變為數學課堂教學的組織者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視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自己看做是教學的權威,而忽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為了促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教師要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轉變成數學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將學生看做是學習和教學實踐活動的主體,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數學學習活動、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組織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展自我。
2.教師要轉變為數學課堂教學的指導者
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意識,讓學生可以從數學活動中真正有所得、有所獲,教師就要做數學課堂教學的指導者,指導學生如何積極主動地學習、如何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
3.教師要轉變為教學實踐的研究者
只有對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認真的總結和分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真正提高數學課堂的實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為此,教師要轉變成教學實踐的研究者,多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進行回顧和反思,善于總結教學的得與失、優與劣,善于尋找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呈現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地開展,實現新課改的要求。
4.教師要轉變為校本課程的開發者
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直接的實踐者的作用,善于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和能力,在此基礎上善于開發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課程,在發揮自己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總之,要想促進新課改的順利發展,作為課程改革的主要實施者,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角色,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等進行改良,以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促進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瑋.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角色的轉變[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09).
[2]高金影.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角色的轉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4).
作者簡介:周慧,女,出生于1982年9月19日,專科,就職于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第二實驗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