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鳳
課堂,教師上課的主陣地。我們每名老師都站在自己的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解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進行著我們神圣而光榮的教育事業。然而,什么樣的課堂才能適應今天的教育形勢,什么樣的課堂對于孩子來說是最好的課堂?在實際工作中,對于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一些實踐和探索。
一、教師由“主”到“導”職能的轉變
教師是課堂的主宰,這已經不適應今天的課堂。也許對這種說法有些教師不愿意接受——多少年的中心地位被無情憾動,但事實擺在眼前,不容我們有所遲疑。以前的課堂,教師站在臺前滔滔不絕,一堂課下來相當“精彩”,老師也極其滿足。再看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老師的精彩演講結束后,大部分學生的腦海里什么也沒有留下,倒是輕輕松松又過一節課,學生到底接收到哪些有用的學習信息?值得商榷,效果甚微。
出示問題,簡單疏導,給學生機會自己探究問題的本源。讓學生學會自己動手——自己動手采摘到的果實才是香甜的,別人喂到嘴里的東西缺少收獲的味道。一些教師在上課時為了完成自己提前備好的課,怕孩子自己探究耽誤了時間,總是大包大攬,一切環節全部由老師代勞。殊不知,教師的代勞更是“耽誤”了孩子的時間。我們課堂的最終目的,不是體現教師講得有多么精彩,而是為了讓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實在。
二、還給學生閱讀的權利
語文,講究聽、說、讀、寫。這門學科并不是一個公式、幾個定義可以解釋清楚,我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和素材,在閱讀中讓學生對文本有自己獨到的領悟,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也不失為高效語文教學的一種成就。一篇完整的文章,傳統的課堂上教師領著學生一遍遍地閱讀、分析,有時反而把文章“分析”得七零八落,這時我們不妨給學生一些時間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感、讀有所悟、讀有所獲。
今年我校開始推行語文主題學習,一節語文課上從《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中選取與教材中的課文內容或寫法上相近的文章,讓學生同時閱讀,這樣就給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讀書機會,語文課堂不只是教學生認幾個字、寫幾句話那么簡單,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才是語文課堂的真諦。
今后,我還要對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力求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并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