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
摘 要:在教學模式上要注重創新,以活躍的課堂氣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教師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并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分析與解決,從而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學習目的,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開發,實踐能力得到鍛煉,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微機教學;發展阻力;對策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的使用成為生活以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技能,這就對今后人才競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課程是初中教學課程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學生今后能夠適應社會強烈競爭的關鍵性學科。初中生學好計算機有利于其開闊視野、與時俱進,在今后的就業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一、初中計算機教學發展的主要阻力
計算機不同于其他學科,其相對而言更具信息化,更新速度較快,是一門要求學生具體操作實踐的基礎性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計算機設備條件以及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模式等,都可能成為阻礙初中計算機教學發展的因素之一。
1.教師的知識架構更新速度慢
在目前的計算機教學中,普遍出現教師知識架構更新速度較慢,很難跟上信息時代的發展速度。在計算機領域中,教師知識架構更新的周期應該是兩到三年的時間。教師知識架構更新較慢,影響了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另外,有些地區在小學就開設了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這就要求初中教師能夠跟上時代發展,不斷更新自身現有的知識量,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求索目標。但是,目前大多數學校的計算機課程教師擔任了多種課程的教學任務,工作負擔較重,很難將全部精力投入進單門課程,這就阻礙了教師自身的發展,使其無法專門進行計算機知識的研究與提升。
2.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的落后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貼近當下信息化發展的課程,該課程如果教學模式過于傳統,不適當更新,就會造成學生知識的匱乏,很難滿足學生對課程的知識需求。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就不僅僅局限于對學習成績的追求,而更多地希望能夠在技能方面得到提升。但是很多地區由于計算機不在考學科目范圍內,因此常常將計算機課程更改成為其他科目的學習,不斷減少計算機課時,對計算機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上教師堅持傳統教學模式不更新,使得學生缺乏對計算機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一味授課,沒有做到關心學生對知識的接收程度以及因材施教,使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不斷下降。
3.教學設備條件差
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狀況不同,生活水平不同,學生享受到的教育條件也有所差異。在一些偏遠的農村,教學設備遠遠跟不上教學目標的需求,甚至可能整個學校的計算機數量屈指可數,很多學生很長時間才能使用一次。師資力量的配備可能更少。很多學生不但無法在家庭中享受到計算機的使用,甚至在學校也很難接觸到計算機,這就在客觀上阻礙了初中計算機教學的發展。
二、初中計算機教學發展的主要應對策略
1.注重教學模式,因材施教
即使是在同一個班級上課的學生,其家庭條件也會有所不同。有些學生可能家庭條件優越,很早就開始接觸計算機,甚至還參加了課外培訓班。這樣就比一般學生多掌握很多知識。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注意學生的生活狀態,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對事物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的基本信息來確定教學內容,課堂內容應當由簡單引出復雜,激發學生的思考,并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
2.提高實踐性教學,合理安排課程
初中計算機教學本身就是實踐性課程,教學內容要結合實際,讓學生能夠在動手操作中將所學知識加深印象。計算機課程的理論很枯燥,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實踐,使學生能夠通過直接的方式獲取知識。
3.增加課堂生動性,多采用舉例說明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發育階段,思維還沒有完全解放,因此教師要利用舉例說明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對抽象的理論知識有深入的了解。靈活掌握教學模式,將枯燥的理論知識用通俗易懂的實際案例來講解,使學生能夠直接清楚地理解課堂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營造活躍課堂氣氛,引發學生思考
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利用提問等教學方式來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使學生更投入。提問內容應由簡到繁,不斷深入,從而循序漸進地開拓學生的思維,并照顧到計算機水平不同的學生。
總之,在初中生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掌握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要不斷更新對計算機的研究與認識,不斷更新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在教學中,多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材施教。在教學模式上要注重創新,以活躍的課堂氣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教師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并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分析與解決,從而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學習目的,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開發,實踐能力得到鍛煉,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素質
人才。
參考文獻:
樊澤恒.日本中小學計算機輔助教學情況調查[J].比較教育研究,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