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萬春
新課程改革倡導新的教學理念,作為教學方式的改變,要求我們教師掌握和理解新的教育理論,新課程的實質,回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那么,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學習的培養呢?
首先,巧妙設計,為學生提供創新學習的條件。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活動,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在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時,才能激發出創造性。
在教學中,讓學生真正參與創新學習,教師就應從實際出發,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需求。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的多種器官參與進來,激發他們的學生熱情,充分調動學習興趣,讓他們高度參與,才有利于求異創新,引發個性潛能的發揮。給予他們充足的空間,進行教學民主,在課堂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以學習主人翁的角色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真正做到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其次,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創新學習方法。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從教到不教,讓學生自覺從教學過程中學會學習方法,從而達到自己會學,并且在會學中有所創新。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有系統、有重點、有層次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主動學習創新。根據學生的自身實際,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進行創新學習。教師還應將學習方法變成學生可實際操作的步驟,讓學生消化,從而形成個性特色,真正達到創新學習。
最后,教師要實時進行調控,以提高學生創新學習的效率。掌握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反饋,有利于調整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保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創新學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學習,指導學生在學習中組建具有自己個性的認知結構。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定向參與教學活動,對反饋的信息作課堂評價和總結。實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更適應當下的學習。學生也要根據教師的評價,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使教有所學,學有所效,實現教與學的最優組合,讓學生在參與創新學習中獲得最好的發展。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方法,做出創新示范,培養學生個個善問的好習慣,激發人人求新的欲望,到達合作學習,實現高效的創新學習,培養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學生。
課堂是教學的寶地,也是學生學習創新的溫床,在新課程改革中,需要教師去開發、去挖掘,整理出具有創新的教學方法,用自己的智慧,將創新學習不斷發展。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