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濤
摘 要:近年來,一系列校園安全事故為教育敲響了警鐘,而傳統的體育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生命教育發展的需要,體育課堂滲透生命教育勢在必行。應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設立學校體育生命教育目標,重視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存意識,把提高和改善學生的生命意識放在重要位置。
關鍵詞:體育基礎教育;生命教育;策略
我國中、小學生的安全問題日益嚴重,從2000年全國中小學的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14400人,到2003年15100余名中小學生死于安全事故,我國中小學生因溺水、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治安事故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50多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敲響了生命、安全教育警鐘。“珍惜生命”這個嚴肅而現實的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有關生命教育概念的理解,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見解,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削川認為:所謂生命教育就是對自由生命和幸福生活的追求。青少年生命觀、價值觀還不穩定,在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生命觀。蔡巍然認為,生命教育是對青少年生命知識傳授的過程,同時也是青少年正確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的過程,這對培養青少年人格全面發展有重要作用。
二、體育基礎教育中進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生命化地組織體育教學內容
體育教育是針對人的、針對生命的,因而,其教學內容也應從完善、提升人為根本,借以某些異化的目的而設定相應的體育教學內容只會迷失學生生命發展的方向。我們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生命的角度來組織和選擇相應的體育教學內容,將價值主體由原有的功利性目的向學生自身進行轉化,徹底貫徹“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體驗快樂的體育學習是成就生命化體育教學內容的前提,因而要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其次,要讓體育教學內容與生命教育緊密聯系。
2.生命化地選擇體育教學方法
方法是調節和引導教學的重要手段,體育教學方法是否能夠合理運用,直接關聯著體育教學的成功與否。體育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取決于體育教學目的的,考慮當前體育教學是面對天真無邪的青少年,是具有生命活力的青少年,是年輕的生命。所以,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也要以生命為核心,基于生命,發展生命,促進生命。
當前,面向生命的教育是教育的本質理論,源自于教育的根源,體育教師有必要對生命教育理念進行充分的學習和研究,積極有效地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從而達成對學生生命的完整教育,積極培養其獨特個性,放飛其應有的自由。
參考文獻:
劉濟良.關于生命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05).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