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圣學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我國的各個領域都在廣泛地應用信息技術。自新課程改革以后,我國的教育事業在進行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和改革。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信息以其高科技的技術優勢贏得了教師的認可和學生的喜愛,信息技術的應用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進而也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學的成效。眾所周知,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信息技術也同樣如此。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感到疲勞和枯燥,導致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而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教學法,則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制作地理教學課件,并通過信息的圖像、視頻、音頻和動畫等優勢,使呆板的、單調的地理教材內容更具體化和形象化,如此一來,就給學生營造了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不僅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還使他們對地理學習產生極大的興趣,進而他們就會積極地、主動地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探索,這就相應地提高了高中地理教學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情境探究,并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化靜為動,為學生充分展示知識形成的過程,使之成為學生愿意學習的工具。此外,采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最根本的一個目的,就是要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親身發現并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通過自己的思維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在傳統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給學生觀看課件展示,而這些課件往往是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制作的,學生也只會是沿著設定的路線進行學習,他們缺乏獨立思考和觀察的過程,容易產生“老師講的就是正確的”錯覺,這種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方式,勢必會使學生對知識理解產生片面性和膚淺性,使學生很難形成思維能力,導致他們的主體性得不到充分體現。反之,教師引導學生對教學資料進行信息的檢索、歸納、分析和處理,在此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錯誤并進行糾正,有時可能要反復多次才能獲得正確的地理知識。但此過程不僅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對地理知識進行了有效學習,還培養了他們的信息素養和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海水運動》時,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是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而學生的主體性卻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若教師在講解之前,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一幅地球上存在的行星風系圖,再將世界大洋中主要的風海流分布圖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針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就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
三、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親手制作某些地理表格或圖形等,并通過講解、演示等加深他們的印象,采用這種方法,不僅能讓學生以愉快的、探索的好奇心理投入到地理課堂的學習過程中,還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并使他們對地理知識產生極大的求知欲和興奮度,進而激發他們的思維、想象空間,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以此來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對信息教學的積極創造性,進而才能提高地理教學的質量。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地對信息技術進行更全面和深層次的了解與掌握,以此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教師對信息技術的利用,不應該只體現在播放教學資料上,而是要及時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潛力進行充分的挖掘,并將信息教學法進行更深度、更廣度的拓展和豐富,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現狀,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從而有效地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的最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志,徐秀梅.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跨學科整合的相互滲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張炳祥.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