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妹
摘 要:“生態課堂”成為教育的一個熱詞,教師怎么看待自己的課堂?音樂課應該怎樣上?這是音樂教師亟須思考的問題。曾經歷從質樸的音樂課堂到花哨的音樂課堂再到原生態的音樂課堂這樣的蛻變,面對當下各種形式的課堂,通過學習,結合自己的經歷,明白了一個道理:音樂課堂就是要讓學生喜歡音樂!至于音樂課堂是“盛妝”出場還是“裸妝”出場,還需視課視人而定。
關鍵詞:音樂課堂;“盛妝”;“裸妝”
時下經常聽到這樣一個詞“生態課堂”,要求老師還原課堂本色,去除多余的不必要的環節,甚至多媒體的使用也遭到了質疑。“原生態課”其實質是倡導課堂的本色、簡單、自然、質樸。然而,這種“無妝”課堂是否適合所有課堂所有場合所有教師?筆者以為也應因材施教、因時制宜、因人而異,即音樂課堂是否需要“化妝”?化什么妝?筆者以為,公開課需“盛裝”,尋常課最好“裸裝”。
一、公開課需“盛妝”
“生態課堂”這股風也吹到了音樂公開課。前幾年上公開課者還須為新穎的導語、巧妙的結尾、花哨的拓展、突出的板書而絞盡腦汁,最近人們上公開課卻又“返璞歸真”了,仿佛誰靠一張嘴一架鋼琴一支粉筆上課,誰便是神通廣大。然而幾節課聽下來,感覺淡而無味,對于學生而言,似乎也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那么這樣的所謂“無妝公開課”到底有何價值所在呢?開課的意義又何在呢?
公開課是各類學校探討教學規律、研究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評價或推廣教學經驗、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對于公開課,筆者認為公開課堂應該精雕細琢,應當“盛妝”出場,力求把這一節課上成精品、上成藝術品。只有這樣的公開課才對得起各位來聽課的教師,也才是上課和聽課的雙方對教學熱點、焦點、難點的不同理解與實踐的一次碰撞與探索,也更是教授者自身專業修養的一次提高,同時也在學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美好印象。
課堂教學既是科學,更是藝術,尤其對于音樂學科來說更是如此。一堂精致的音樂課,不僅內容充實、主題明確,形式上也應該是優美華麗的。由此我想起了自己曾聽過的一節公開課。當年,縣教研室組織音樂學科教研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有這么一節課《唱念做打學京劇》給當時的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獲得了很高的評價。這堂課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嚴謹、精細的設計,比如,每一句課堂語言的表述,每一張幻燈片所用的背景圖片,每一張幻燈片的播放方式,課外拓展資料的選擇,甚至自身服裝與課的搭配等。這節課,一開始就緊緊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只見那位上課的女教師穿著京劇青衣的服裝跟學生問好,學生的注意力更是一下被吸引住,此后整堂課上這位教師穿著這件青衣的服裝把學生帶入了一個京劇的世界,教師的唱腔,教師的念白,教師的京劇身段的表演都讓學生非常喜歡,學生自然地跟著教師表演,跟著教師唱,跟著教師學京劇里的韻白,整個課堂充滿了愉悅的氣氛。其次,教師對多媒體的運用也非常的到位,這位教師在做PPT時,特別用來大紅色的底色,然后配上各個動畫版的京劇人物作為背景圖片,這樣在視覺上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讓學生非常喜歡。第三,這位教師非常注重對音樂、視頻的選擇。不管是唱腔的音樂,念白的視頻,還是配合“做”的背景音樂,都可以看出該教師進行了大量的音樂篩選,最后呈現在課堂里的就是最好的。
這樣的課堂,讓我覺得這位教師就恰如一位苛刻的化妝師,為了讓自己的作品完美,會注意每一個細節,諸如,膚色、年齡、地位、身份、場合、著裝甚至小小的飾品等的協調。雖然這樣化妝出來的公開課也仍有瑕疵,但她絕對是美艷動人,值得人們品頭評足的,值得人們欣賞回味的。有責任心的教師,會為了一節公開課,殫精竭慮,即使看上去再怎么本色、簡單、自然、質樸,其實也必是經過一番精雕細琢,只是化妝技巧已至最高境界,如武林高手之“無招勝有招”“無聲勝有聲”,外人只覺其美,而不知其所以美,其雕琢之痕跡亦察覺不出來。
二、尋常課需“裸妝”
“裸課”是國家美術課程標準組組長、首都師范大學尹少淳教授提出的,其初衷是針對時下美術課堂過度的包裝而忽視了美術本體的回歸。尹少淳教授認為:美術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美術課應該考慮一些相關性,但必須注意適度,提倡中小學的美術課偶爾也要“裸”一下,“比如某節課只作純粹的技法練習”。音樂課與美術課一樣,有很多共通的方面,都是綜合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藝術課程。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局限于教科書,而是不斷開發、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中的藝術教育資源,為音樂課堂教學服務。如果認為音樂常態課就應該上成“裸課”,那么音樂課就成了純粹的音樂知識技能的傳授,教師就成了傳授“技術”的匠人,這樣的課我想沒有幾個學生喜歡,授課的目的也與新課標背道而馳了。
常態課理應追求本色、簡單、自然,然而如果僅僅認為本色、簡單、自然、質樸就是對一節課不加任何拓展延伸,也不做任何技巧性的處理,上課也應摒棄一切現代化的技術,退回到以前的狀態,這樣就能把課上好,這樣就是上課的最高境界,那就大錯特錯了。由此,筆者認為,常態課也需化化妝,而這種妝容又以“裸妝”最為合適。裸妝就是看起來仿佛沒有化過妝一樣的妝容。但事實上“裸妝”并非完全不化妝,而是妝容自然清新,雖經精心修飾,但并無刻意化妝的痕跡。清透自然的“裸妝”正適合尋常之課。而化“裸妝”也非易事,需要教師花大量時間對教材進行鉆研,對教學進行預設,對預設進行反復的“推敲”。
總之,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的主要陣地,是奠定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基礎。而音樂課堂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圍繞音樂新課標提出的“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音樂課堂到底是“盛妝”好,還是“裸妝”好,甚至“無妝”更合適,說到底一切都要看學生是否接受和喜歡,看課堂是否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學生喜歡的音樂課堂就是好的課堂,學生喜歡上的音樂課就是好課!
參考文獻:
尹少淳.沉淀的感受與飛揚的聯想[J].中國美術教育,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