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英
一、教師備課要精
自主高效課堂的課程改革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這并不是說明我們的教師可以靠邊站了,任務可以放輕松了,相反的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首先,教師不僅要備好教材,更要吃透教材,因為我們不知道學生在課堂上會冒出什么樣的問題,不知道他們會拐到哪個知識點上,這就要求教師備課必須有一定的高度,在課堂上會指導、能引導,更能適時追問以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其次,教師還要備好學生,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歷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否則你設計的活動學生不喜歡、沒興趣,或根本不知道,那么無論教師講得多么精彩、生動,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融入不到教學中來,這樣的課都是失敗的,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低效的。
二、課前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
課前要思考教材,思考教法,思考學生。要心里非常清楚,目的非常明確,絕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突出學科特點,雖然現在提倡目標多元化,但也要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學科味道還要占主要地位。要在課前認真琢磨教材,最好把教材前后內容進行通讀,把握本次教學內容在整個單元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結合本班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基礎思考合理的教學方法,設計科學的問題,確定簡潔明快的教學目標在高效的前提下先開展有效的教學,避免讓學生吃夾生飯。
三、繼續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自主高效活動開展以來,確實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課堂上能夠讓孩子們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否定的少了,激勵的多了,這是好的現象,但暴露出的弊端是孩子們都急于展示,而很少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很多班級里看到最多的就是隨意打斷別人的發言,自顧自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說完就算完事,缺乏真正的交流、思考,所以學生真正的思考能力沒有得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真正有能力的孩子是善于傾聽,善于思考,善于吸收的孩子。
四、感悟課堂,及時反思
把每堂課的整個過程回憶、再現,對其中達到目標的環節和教學行為進行思考,是否已經事先預設,是否還有更好的設計和教學操作;對沒有達到目標的環節和教學行為進行認真分析,是個人備課時的疏忽,還是課堂教學的靈活性不夠,還是因為個人教學知識和能力儲備不足導致;對課堂中生成的內容進行總結,生成的內容中合理的部分是什么,不合理的是什么,今后在課堂中是否會有類似的生成,如果有,如何把握,發揮其最大教育意義等等。還可以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本身進行思考,發現其中蘊涵著怎樣的教學思想,這些思想是否符合新課程理念,還有沒有應試教育或傳統教育的影子,有沒有自己獨創的教學思想火花閃現,如果有,記錄下來,與經典教學理論相比較,自己的思想有什么特點,能否有新的發展等,反思能促進我們更快地成長。
五、加強小組學習的目的性和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有些教師為了形式而設計各種小組學習,大大降低了學習的效率。所以教師在設計學生活動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明白利用這一活動需要幫助學生解決什么問題,形成哪些觀念,而且要充分考慮學情,設計出要求簡單、目的明確、操作性強的小組學習活動要求,以利于學生在組內進行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在小組展示時教師盡可能創造機會讓每一小組都得到展示的機會,鍛煉孩子們的表達能力,讓他們樂于交流、敢于交流,勇于和同學們分享自己學習的收獲和感悟,以激發他們成為學習小主人的熱情和積極性,增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再有學習活動設計還應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關聯性、層次性,一節課中先設計什么活動、再設計什么活動,教師都要深思熟慮,要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出學生喜歡參與、實效性強的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主高效課堂課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高效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