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合河北省晉州市第五中學
初中體育教學問題與策略探究
王英合
河北省晉州市第五中學
中學體育教學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教學的基礎,也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我國目前正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這是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和改革的總趨勢。中學體育在實施過程中有著自身特點和其他學中學素質教育與體育教學的相互關系勢在必行。
初中體育;問題分析;策略探究
1.領導重視不夠。
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多數學校認為學生應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文化課學習中,以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很多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體育教學無非是拿幾個足球和籃球,讓孩子們放松一下,甚至有學校認為體育課是在浪費時間。另外,有效開展體育教學需要一定的物質保障,這離不開學校領導的支持以及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師隊伍。學校領導只有足夠重視體育教學,才有可能將足夠的物質資源投入到體育學科中,引進更多專業知識扎實的體育教師,充實教師隊伍,提升教師整體素質。雖然有專門的教育經費保障,但不可否認,學校領導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著學校體育學科教學的建設質量。
2.教學內容單一。
教學內容是教學知識的有效載體,是體育教學的精髓所在,對體育教學成果產生直接影響。我國初中體育教材經過長期發展,已經逐步改革,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內容體系。但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將教學課堂局限于教學教材中,或者局限于傳統教學內容中,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規律與興趣愛好所在。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缺乏新式教學內容與項目。初中生擁有較強的好奇心與叛逆心理,且對一些社會流行的運動項目比較感興趣。例如瑜伽、街舞等。可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無法尋覓到這些“流行”元素,且教學手段枯燥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現在的初中體育教學內容已經不能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提高,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3.教學方式單一。
教學方法和手段方面,據調查,大多數體育教師不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停留在“灌填式”與“強制命令式”階段,過分強調“教師中心”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育教學中“教者發令,學者強應,身順而心違”的現象比比皆是。或者搞“一刀切”而忽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千人一面,一樣的要求,一樣的負荷。要么就干脆來個“放羊式”。
1.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動機。
學生的需要,便是動機,正確的學習動機是興趣和積極性的基礎。不同年齡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身心特點,同一年齡的學生其學習動機也不盡相同。有的想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有的想獲得一技之長,將來當一名優秀運動員,但相當多的學生是為了一時的歡樂。因此,老師需要認真了解每個學生的動機并重視對他們的學習動機加以引導,使其改正錯誤動機,這就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和體育知識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有了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學生才能在教學活動中,以堅強的意志品質克服種種困難,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
2.轉變教學方法,創新教學內容。
教學課程的有效開展,離不開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當前的教學改革中,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涌現,如啟發式教學、合作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等。這些都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體育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發展要求進行適當課堂調整,采取靈活的方式開展教學。一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發展要求,充分利用學校有限的教學資源,適當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項目,例如,將當下流行的騎馬舞和太空舞引入體操課教學中,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達到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教學目的,從而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探討教學內
3.樹立新型體育觀念,推動體育教學發展。
初中體育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初中體育教學帶來的特殊教育功能是其他學科無可比擬的。若想獲得良好的學習狀態,就必須具有優良的身體素質。教師與學校要充分認識到增強體育教學利于促進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體魄與競爭意識,利于培養學生的毅力。通過體育教學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鍛煉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轉變傳統體育教學理念,根據社會發展趨勢,樹立全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徹底貫徹新課改的改革精神,推動初中體育教學的健康蓬勃發展。
4.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的能力。
要改變目前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現狀,首先應從教學思想上突破,突破原來的教學思想,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教材的使用上入手,改變重視競技技術的局面,從學校體育的目的出發,采用注重體育技術而不忽視其他功能的靈活的編排方式,因地制宜,充分使用教材;重視教學過程的實施,使技術教育游戲化,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注重活而有序,重視密度與運動量,這不失是一種將運動與技術同享受運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適宜的初中體育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培養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教師要響應新課改的精神理念,開展與初中生認知規律相符的教學活動。及時發現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運動自信心,改善體育教學現狀。以激發學生運動積極性與體育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教學目標。
[1]饒昭華.初中體育教學實效性問題及提高策略探討[J].當代教研論叢,2014,(5):188.
[2]馮國平.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學法指導策略[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