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瑞
摘要: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反映了中國教育的缺陷,“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這個問題把話題引入到創新的培養,進而引出創新教育。音樂的創作需要創新能力,通過音樂教學便于開展創新教育。本文對創新進行了剖析,指出了創新的關鍵所在,通過選擇已有的音樂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音樂學習,提升創造力。
關鍵詞:音樂 ?教學方法 ?創新教育
音樂的創作需要很高的創造力,而音樂教育能夠激發人的創造力。提升創造力是創新教育的目標,那么加強音樂教育也成為了創新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的方法有很多,該怎樣選取教學方法呢?
一、創新教育剖析
創新教育的進行圍繞三個方面: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下面逐一剖析:
(一)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在創新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是:有強烈的創新意向,對創新有積極的態度,并且能夠自身調整,以穩定的狀態長期投入到創新中。創新的意向從何而來?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情況,即想要創新與不得不創新。想要創新的學生能從創新中得到利益:精神滿足和物質滿足。物質方面較為清晰,可以明確知道如何讓學生得到滿足,較易實現。在創造過程中涉及的精神活動有,對現狀的不滿、對某一事物的喜愛、解決困難的喜悅、創造美好事物的成就感、被其他人認同的喜悅、面臨挫折的沮喪、被阻撓后的憤怒或沮喪等。在這些精神活動的綜合影響下,有人能夠獲得滿足,愿意主動創新。
被動創新是指在人處在不利環境的影響下,不得不創新,以改變不利的情況。比如一道數學題,有多種解法,老師限制使用最常見的解法,學生不得不考慮使用新的方法。創新意識是一種穩定的精神狀態,如果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創新的狀態下,這種創新意識是不會長期穩定的,因為使學生被動創新的環境不可能一直穩定存在。在創新中獲得滿足后,從被動創新發展為主動創新,這是教育的目的。
(二)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
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分別為在創新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思維能力與精神力量,用于克服創新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困難包括:自身遇到思維方面的困難,外界力量干預、阻撓。
首先對思維方面的困難進行分析。創新是用已有的知識創造未知的事物。這個過程可以借用化學知識來說明:有機物有成千上萬種,而它們的產生只需要碳、氫、氧三種本質的元素按照規則組合。創新首先需要把事物的本質抽離出來,然后找到本質元素之間的聯系,發現制約它們行為的規則;用這種規則把這些元素按照自己的意愿組合;解決組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完善發現的理論規則,再次嘗試組合。完成這些需要穿透事物本質的理解力、敏銳的洞察力、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并通過不斷訓練來獲得。
一個新事物的產生會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同樣會受到一部分人的排斥。作為新事物的創造者,想要把這件事物分享給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快樂,獲得認同或借此實現某一目的。但是分享是有風險的,需要預測分析風險,宣傳新事物的優點,獲得社會強勢力量的支持,避免因此遭受打擊,這是為人處事的智慧。
二、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
根據中小學的課業情況及學生能力特點選擇以下教學方法:小學階段學生沒有音樂知識、鑒賞能力低可采用綜合性表演教學法、識譜教學法、器樂教學法、視唱教學法,讓小學生學習基本的樂理、樂器知識,培養學習興趣,在較高年級視譜唱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初中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這一時期可加強樂理知識的難度,采用視譜唱歌教學法、創作教學法、器樂教學法,讓學生唱出自己曲風,編出自己的歌曲,用樂器演奏自己編寫的曲子。由于學生的鑒賞能力不完全,音樂質量不高,以鼓勵創作為主,反對同學間的惡意嘲諷,讓學生自由發揮創造力。高中階段,學生開始趨于理性,并具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同時課業任務加重。以鑒賞和較高水平的創作為主,減少創作頻次。采用欣賞教學法、音樂相關學科教學法、器樂教學法和創作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學科關聯獲取靈感,創作出曲子,鑒賞改進,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曲子的創作即是創新能力的體現,通過曲子創作獲得打破傳統的勇氣,創造新事物的快樂,強化創新精神。這種創新不同于初中時的敢于創新,它是理性的升華,通過創新培養出學生對自己想法的肯定與自信,在創新的過程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結語
創新教育的展開可通過很多渠道,音樂教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音樂的魅力使很多學生愿意接近,更重要的是音樂本身的創作就是創造力體現的過程。音樂教學不僅體現在課堂上,對學生整個人生都有深遠影響。但音樂缺乏邏輯的精確性,這是它的缺陷,需要通過其它學科進行彌補。
參考文獻:
[1]劉潤莉.淺析音樂教學中創造力的培養[J].音樂時空,2012,(07).
[2]張婷婷.淺析基礎音樂教育中創造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09,(15).
[3]汲婷婷.淺談音樂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