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
對90后的王銳旭來說,2015年是他人生最值得紀念的一年。中南海歸來后,這位創業明星能否繼續在紅海中找到他想要的藍海呢
中南海歸來后的王銳旭,雪白的襯衫一塵不染。
2014年,1990年出生的他還是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而如今,已是廣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的他要隨時準備接受媒體采訪,絲毫不敢馬虎。
5年前,當他從海邊城市汕頭求學廣州時,從沒想過某一天會走進中南海。畢竟從數以百萬計的畢業生,到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見的青年創業代表,這個幾率實在太小。
對于90后的王銳旭來說,2015年是他人生最值得紀念的一年。
這一年,他經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生劇變”:創業3年,擁有兼職平臺App“兼職貓”的公司估值過億元,還受到了總理接見。
聚光燈下的王銳旭,正在適應青年創業明星這個新身份。
走進中南海
“一下子就出名了。”王銳旭的助理古琦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新聞聯播播出5分鐘后,我們就收到了一家媒體邀約采訪的電話。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公司陸陸續續收到近十家電視臺、報社的約訪電話。”
2015年1月27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科教文衛體界人士和基層群眾代表座談會,聽取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著名作家王蒙、體育明星姚明等代表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
王銳旭是這次座談會邀請代表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也是首位來自廣東省的代表。“作為畢業生代表,我結合自身經歷對大學生創業提了建議。”
王銳旭告訴本刊記者,一開始,這封來自北京的邀請函并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座談會半個月前,國家人社部打來電話邀請我到北京參加活動。因為以前也受邀到北京參加過類似的活動,當時并沒有太當回事。”
2015年1月15日,坐在直飛北京航班上的王銳旭,只是把邀請當成一次普通的評選活動,并沒有準備太多的文字資料。
“直到23日左右,我突然發現,原來是人社部代表總理邀請我們來參加座談,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建議。”王銳旭坦言,激動地撥完電話后,他緊張得差點失眠。“為了參加座談會專門準備了兩套西裝”。
為何是王銳旭?這個問題他已經回答了千百遍。
“能夠獲得邀請,我感覺除了政府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外,因為我可以做到兼顧學習成績和創業,有務實的團隊,另外還需要一點幸運。在此之前,我們的團隊曾入選廣東省的高校畢業生優秀項目。”
為錢創業
也許是潮汕人骨子里重商、崇商的基因使然,也許是家庭破產的緣由,王銳旭對創業天然敏感。
自小被寄予考研深造厚望的他從來沒有想過,長大后的自己還是走上了從商之路。
這一切始于經濟日益窘迫的家庭。王銳旭讀初中時,父親經商失敗,富足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一貧如洗的境地。
之后,他一度逃避現實,沉迷于網絡,每天逃課去網吧打網游。最瘋狂的時候,幾乎24小時不間斷,成了“網癮爛仔”。
最終,王銳旭中考失利,母親的一記耳光令他幡然悔悟。復讀一年的王銳旭戒掉網癮,考上了汕頭華僑中學,并在2010年考入廣州中醫藥大學。
初入大學,一切都是新鮮的。
王銳旭大一第一個月1000元的生活費很快就被花光了。當打電話再要生活費時,他聽到了電話那頭母親哽咽的聲音,王銳旭便下決心自己賺錢。
做保安、擺地攤,在經歷過兼職難、多次被騙、維權不易等諸多問題后,他決定自己創業。2012年5月,還在讀大三的王銳旭憑借自己對校園媒體的認識,和幾位好友一拍即合,成立“魔燈團隊”,將團隊定位于校園推廣服務。
2012年9月,王銳旭開始瘋狂地“招兵買馬”,把團隊發展到了80多人,人員幾乎覆蓋了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王銳旭和他的團隊開始劃出一條“逆襲”的完美弧線,年入百萬元。
掘金“互聯網+校園”
“當初創業確實也沒有什么目標,一次與中國移動的合作讓我收獲了人生第一桶金。”王銳旭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然而,在他看來,這樣的項目挑戰并不大,而且是“為他人做嫁衣”,發展不會長久,必然要面臨“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窘境。
王銳旭開始思考團隊如何轉型。“我們要有自己的平臺和產品,我們開始轉型互聯網。”
他將目標瞄準自己最熟悉的“兼職”入手,目標市場是大學生。
王銳旭表示,團隊和自己都曾承擔了巨大的壓力。
“當時我們圍著學校食堂飯桌開會,食堂關門后被保安趕出去,我們就在學校路燈下繼續開會。團隊要發展壯大,就要去做推廣和招新,有同學開始質疑甚至故意抹黑我們是搞傳銷。”
2013年8月成立廣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月產品正式上線;2014年4月,產品獲得百萬元級人民幣的天使投資。
王銳旭很為自己的產品“兼職貓”自豪,它是國內第一款基于數據挖掘的招聘領域垂直搜索服務手機應用。
從自己“找兼職被騙”的經歷,王銳旭找準了市場的“痛點”——大學生作為尋找兼職的主要人群,極易上當受騙;而真正需要兼職的企業和公司卻在市場不能及時招到合適的兼職人員。
2014年4月,“第三屆中國移動互聯網博覽會暨創業大賽”舉行,來自中國內地、香港、美國硅谷的200支移動互聯網創業團隊展示他們的創業項目,“兼職貓”一舉拿到第一名。
紅海中找藍海
校園市場是塊誘人的蛋糕,不止是大學生,校園之外的人也來校園搶“金礦”,資本競相投資校園市場。
但王銳旭認為,這塊蛋糕還在做大,因為人和資本還在持續進入校園市場,而這對他來說并不是壞事。
“如果只有我們一家,即便喊破喉嚨也不會有資本注意到校園兼職這個市場,兼職貓現在已經做到了市場第一,隨著更多的人進來競爭,關注增多,行業資源也會向我們聚攏。”
目前中國有3000多所高校,在校大學生4000萬以上,與發達國家的80%的兼職比例相比,這里面存在著巨大的商業機會,預計市場規模達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
兼職貓已經覆蓋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140多萬學生用戶和4萬多企業用戶。王銳旭說,他們每天收到的崗位申請次數接近1萬,申請成功率在80%以上。兼職貓2015年的目標是覆蓋更多的城市,并會在各個城市組建團隊。
大部分人認為,移動互聯網在校園市場已經轉入紅海階段,并且已經有相當部分的產品在校園市場取得了成功,像人人網、超級課程表等,而王銳旭要把兼職貓打造成中國大學生兼職第一平臺,并將企業帶上市。
但是,現在的他仍保持著強烈危機感,“要想在其中脫穎而出,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差異化,在紅海中找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