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秋彤 寧景雨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蚌埠)
根據《人民日報》對新常態內容的系列評論,我們可以歸納出新常態的三個重要特征。
(一)GDP增速穩定在“中速擋”。新常態的最基本特征就是GDP的回落。2012和2013年我國經濟增速均為7.7%,到2014年,進一步下降至7.4%。目前,中國內部環境的變化,包括人口紅利的消失,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資本積累率的下降等因素;以及在國際市場上流動性泛濫、債務積累等約束了潛在GDP的增長。而潛在增長率又進一步約束了實際GDP。我國經濟逐漸遠離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長時代,穩定在了7%~8%之間。
(二)經濟的“服務化”特征顯現。與經濟“起飛”階段制造業迅速擴張不同,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正向“成熟”轉變。2013年我國服務業對GDP的增長貢獻首超工業;到2015年第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1.1%,高出第二產業8.7個百分點。在經濟增速不斷放緩的大背景下,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將撬動新業態市場,其比重的上升將成為長期趨勢。
(三)發展動力更替,要素驅動逐步向創新驅動轉變。中國經濟長期依靠物質要素投入,大多產業仍處于價值鏈低端,甚至阻礙了目前經濟的發展。面臨國內經濟增速下降以及國際競爭的加劇,十八大提出我國必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用科技引領生產力;同時加速制度創新,充分發揮知識要素的作用,形成新的比較優勢。2014年我國R&D經費支出同比增長12.4%,專利申請數量的明顯上升正孕育著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一)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概念。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簡稱KBIS)由那些依賴專業知識并提供專業服務的公司或組織組成,它們通過對知識的收集、加工和傳播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其主要任務是在創新過程中提供相關的知識服務。由于KBIS對其他產業的影響力系數較大、輻射較強,同時完全消耗系數較低,因此在目前中國新常態的經濟形勢下,KBIS已成為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在新常態下發揮的作用
1、KBIS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技術含量不高、創新力度不夠、人才培養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未來要讓第三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必須發揮KBIS作為高端服務業支撐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性作用。

表1 中國KBIS各行業增加值及占GDP比重(單位:億元)

表2 各地區KBIS職工工資差異(單位:元)
2、KBIS對創新發展戰略的影響。KBIS具有高度的創新擴散能力,被看作是創新的推動者、傳播者和使用者。首先,KBIS本身所具有的高創新性特征表明其就是知識創新體系中的一部分;其次,KBIS通過與客戶的交互作用,將知識進行吸收加工形成新的知識,再傳遞給客戶。例如,培訓和管理咨詢行業,在對用戶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再輸出后,可以擴展用戶的知識基礎,提高其創新能力;最后,KBIS中金融業的發展可以為研發創造提供資金支持,培育新的增長點,實現新型工業化進程。
3、KBIS滿足了“綠色增長”發展要求。KBIS屬于低碳行業。一方面其資源的消耗由原先工業發展需要的自然資源轉變為信息資源、知識資源;另一方面KBIS中所包含的高技術產業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循環經濟,并且推動能源技術創新,替代資源消耗型要素投入。
(一)我國KBIS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占GDP比重仍然較少。從表1可以看出,四個行業增速大致在15%左右,是同年GDP增速的兩倍多。各行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金融業表現尤其突出,金融業為其他行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的作用不斷增強。與發達國家KBIS行業占據經濟主導地位不同,我國KBIS發展雖然維持著較高的增速,但占GDP比重還普遍偏低,反應當前我國KBIS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新常態背景下,提高KBIS增加值,優化經濟結構,促進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仍然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2012相較與2011年有三個行業的增速均呈下降趨勢,一方面反映了我國KBIS發展還不成熟,還呈現波動式比重變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國經濟由高速階段回落至中高速增長階段。(表1)
(二)KBIS行業工資水平普遍高于所有行業平均工資。由于KBIS行業主要從事高技術、高知識性服務,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因此職工報酬也比較豐厚。由圖1可以看出,KBIS行業平均工資均高于所有行業平均工資,且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趨勢。當前金融業職工收入最高,是所有行業平均工資的兩倍左右;而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雖然與所有行業平均工資相差較小,但其平均增長速度高達15%,相較于所有行業平均增速的12%,差距逐漸拉大。高工資有利于吸引高技術人才從而形成人力資源優勢,促進整個行業的快速持續發展,并進一步提高職工工資,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圖1)

圖1 中國KBIS各行業平均工資比較
(三)KBIS發展呈現明顯的區域特征。由表2看出,不同地區KBIS行業職工工資差異十分明顯,且同樣呈現擴大勢頭。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擴大趨勢最為明顯,兩年內差距擴大了138%。金融業工資差距最大。2012年金融業職工平均工資最高的地區是上海為206,110元,最低是甘肅為48,791元,差距近乎5倍。北京和上海成為收入水平最高的地區,而甘肅等西部和西南部地區工資水平較低且增長性不強。北上廣地區由于存在經濟基礎、人才、技術、基礎設施等一系列優勢,KBIS發展較為迅速;而西部地區受限于人才、技術等瓶頸,產業結構仍以生產低附加價值的制造業為主,KBIS發展較為緩慢。未來加強對中西部地區KBIS發展的支持力度將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表2)
(一)重視人才培養,培育綜合型人才。KBIS以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為主要投入,其高知識性和高技術性的特征要求了較高的人才素質。目前我國在KBIS行業專業人才缺乏,從業者綜合素質不足,缺乏創新服務意識等問題日益凸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為新常態下我國KBIS行業發展不可回避的話題。高等院校要將培養人才、發展科研、服務社會三者相結合,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綜合素質人才;企業應成為人才培養的依托平臺,加強與學校的接洽協調,提供必要的實習崗位,為企業發展培養實用型人才。
(二)完善產業間聯系,實現產業價值鏈的增值。KBIS行業具有較高的技術和創新傳遞能力。但由于我國KBIS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其顯著特征是產業聯系廣而淺,輻射面大但強度較弱。在產業鏈中,服務業作為貫穿整個產業鏈的環節其運轉效率對生產價值的發揮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面對新常態下經濟放緩,貨幣政策縮緊等問題,金融業改革勢在必行。金融機構要轉變經營戰略,創新經營模式,實現專業化、多元化、創新化發展,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發揮商業服務業和技術服務在產品研發、信息咨詢、企業運營等方面對商品生產和流通的乘數效應,通過服務增加商品價值,擺脫我國企業處于價值鏈低端的困境。
(三)縮小區域差距,為中西部地區發展提供政策扶持。從我國KBIS行業各地區的工資水平來看東西部KBIS發展差距已經顯現并有擴大趨勢。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因此面臨區域發展的失調,要通過市場發展和政策設計,加速區域的技術合作和知識交流,培養跨區域知識服務網絡。
(四)完善產業統計測評體系,實現對KBIS的更深層次的研究。在對KBIS行業相關數據搜集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我國對KBIS行業的界定仍然不清晰,分類還不夠細致。為了更好地進行KBIS的理論研究,政府需要建立專門機構,撥付專項資金用于完善KBIS的統計制度,明確產業界限及相關分類;并據此對相關產業進行跟蹤監測,掌握行業實時發展動態,及時公布數據并針對數據反映的信息或問題制定相關政策。
[1] 田俊榮.新常態.新在哪?[N].人民日報,2014.8.4.
[2] 魏江.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概念與分類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7.1.
[3] 孔祥.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創新能力研究——基于區域數據的分析[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9.
[4] 裴瑱.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積極作用[J].國際經貿探索,2010.12.
[5] 沈艷兵.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經濟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