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



摘 ? 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發展科技金融的主要目的在于實現科技資金供求的均衡。從融資需求看,基于生命周期理論,大部分科技型企業處于導入期或成長期初級階段,亟需特制化或政策保證的信貸支持。從融資供給看,財政稅收、間接融資、直接融資均可實現對科技型企業的資金支持,地方性商業銀行具有業務靈活性,能最好地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特制化金融服務。因此,做好科技型企業的金融支持工作,需建設地域特色科技金融體系,充分發揮地方金融機構的優勢,同時建立科技服務平臺,完善融資渠道。
關鍵詞:科技金融體系;生命周期理論;科技服務平臺
中圖分類號:F830.3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017-2015(5)-0033-08
一、科技金融概述
(一)科技金融的定義
“科技金融”一詞是中國人的獨創,是在上世紀90年代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不斷融合之下產生的。
從廣義上看,科技金融指的是科技與金融之間的互補關系,金融促進了科技的發展,而科技的進步同時促進金融深度與廣度的增加。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房漢廷將科技金融分為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科技金融具有創造性,科技創新活動可以經過科技金融渠道轉化為具有商業性質的融資行為;二是科技金融是一門將經濟與科技相結合的技術,是經濟增長之動力所在;三是科技金融是一個過程,科技創新的活動可以變為創造財富的工具;四是科技金融可以使金融資本的有機構成提高,科技金融可以使金融資本通過科技異質化的配置從而獲取具有高附加值的回報。
從狹義上看,科技金融是一個經濟領域的特定術語,主要指的是金融對科技的支持作用。《科技金融》作者趙昌文教授認為“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是由向科技與技術創新活動提供金融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業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國內金融體系實情出發,我國商業銀行存在信息、資本、客戶資源等固有優勢,能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專業化、綜合化服務。因此商業銀行對科技金融的貢獻不容忽視。從商業銀行角度看,科技金融是金融資源供給者依托各種創新平臺,通過對金融資源進行全方位的整合創新,為科技型企業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提供金融服務。具體業務包括金融資源配置、金融產品設計等,以促進科技型企業對金融資源或資本需求的內生性優化,進而保障企業技術革新有效提升,推動整個高新技術產業鏈加速發展,最終形成一種良好的金融生態。
(二)科技金融體系概述
科技金融體系是指完成科技金融流程所需要的參與者、資源與模式的總和。隨著科技金融探索的不斷深入、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科技金融體系會不斷補充與豐富。
科技金融市場參與者可以分為供給者、需求者、中介方。科技金融供給者是指各類科技金融機構或個人,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風險投資者等,它們為科技金融需求方提供直接或間接融資,股權或債務融資;科技金融需求者包括科技型企業、科技研發機構等,它們在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融資需求,科技金融體系的建立與科技金融工具的發明幾乎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科技型企業發展的需要;科技金融中介方包括擔保機構、資產評估機構、信用評級機構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它們的主要作用是為了減少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加強互信,同時提高整個體系的運行效率。
就目前科技金融環境而言,科技金融資源主要包括六大類:一是科技財政資源,指的是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或是財政預算等方式支持科學技術活動。在市場失靈與市場殘缺的情況下,科技財政資源能為科技活動的研發與開展提供十分重要的金融支持。二是科技貸款,是指金融機構為科技企業發展或科技活動開展提供的債務性金融支持。根據供給者身份的不同,科技貸款可以分為商業銀行科技貸款、民間金融科技貸款以及政策性銀行科技貸款。三是科技保險,是指以保險作為分散風險的手段,針對科技研發風險、運營風險以及科技金融系統性風險,由保險公司提供風險補償。根據保險經營者與運營機制的不同,可以分為政策性科技保險和商業性科技保險。四是科技資本市場,是指除創業風險投資之外的為科技型企業提供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科技資本市場包括主板市場、創業板市場、中小企業板市場等。五是創業風險投資,是指投資于高成長潛力企業,通過企業的成長增值、股票變現獲得收益的融資渠道。根據資金的來源和運營目的進行劃分,可以將創業風險投資分為私人創業風險投資和公共創業風險投資。目前創業風險投資在我國發展的速度與規模正迅速擴大,不少政府與企業都已參與其中。六是外部文化環境。每個國家都有各自引以為傲的文化與歷史傳統,也有著各具特點的經濟和法律體制,這些對于科技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以及運行水平都有著不同的影響。
科技金融的運行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類:一是政府主導模式。其主要特點是通過財政投入、政府擔保等形式進行宏觀調控,實現資源分配。在科技型企業發展初期,政府的引導與支持尤為重要。目前在國際上采取政府主導型科技金融模式的國家以以色列為代表。二是資本主導模式。該模式注重直接融資,證券市場對于科技型企業的成長非常重要。采取這種科技金融模式的國家,證券市場與債券市場較為發達,證券流動性高、資金流動性強、創業風險投資的體系也較為完善。在國際上主要以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為代表。三是銀行主導模式。該模式商業銀行扮演了重要角色,科技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為間接融資。商業銀行可能會參與科技型企業的日常管理,甚至可能持有科技型企業一定的股份,銀企關系十分密切。國際上采用銀行主導型科技金融模式的國家主要是日本與德國。
目前,我國尚處于科技金融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離不開政府的引導。隨著科技金融的不斷發展,運行模式會從政府主導型向資本主導型或銀行主導型轉變。事實上,我國間接融資規模已占絕對主導地位,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其在資本、信息獲取、政策傳導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這決定了商業銀行是科技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金融資源供給者。
(三)科技金融文獻綜述
關于金融支持科技企業與技術創新的最早論述,首見于經濟學家熊彼特(1912)的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熊彼特詳細地論證了貨幣、信貸、利息等金融變量對經濟創新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當今,國內外關于科技金融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從基本理論看,由于技術創新具有較高風險,科技企業進行融資的成本普遍較高。金融市場具有風險分散功能,從而有能力為科技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國外研究中,Saint-Paul(1992)從理論上論證了上述觀點;Bencibenga and Snith(1995)運用世代交疊模型論證融資成本與融資期限長短的關系,發現科技型企業融資的選擇偏好。國內研究中,孫伍琴(2008)比較了不同國家金融體系對科技創新的影響;李新功(2011)研究論證了金融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提出政府與金融相融合的混合信貸體制;林三強等(2009)采用協整與誤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國金融結構與技術創新間的關系,得出金融結構優化是技術創新原因的結論。
從融資方式看,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尤為重要,商業銀行具備信息、談判、監控的獨特優勢,支持科技型企業的作用十分突出。國外研究中,Rajan(1992)指出,商業銀行的信息優勢會引導科技型企業的投資項目;Stulz(2000)指出,商業銀行的動態監控功能可及時發現科技型企業的信貸風險,并采取相應行動減少損失;Herrera(2007)采用實證檢驗方式,證明科技型企業與銀行的長期信貸合作能提高創新的積極性。國內研究中,呂珊珊(2005)認為技術領先國家多傾向于構建證券市場主導型的金融體系,而技術追趕國家則多傾向于構建銀行中介主導型的金融體系,因此我國發展科技金融采用信貸支持模式前景廣闊。
從政策支持看,相關學者對政府在科技金融中扮演的角色進行研究,觀點不一。國外研究中,Hyytinena and Toivanen(2005)基于芬蘭的政府行為,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公共政策支持彌補其資本市場發展較為落后的不足,促進科技金融的發展;Leleux and Surlemon(2003)分析了歐洲的政府行為,發現政府的公共投資并未擠出基礎私人資金,在總體上促進了創業投資。我國研究中,聞岳春、梁悅敏(2008)研究設計以“風險投資管理局”為核心的政府主導型風險投資機制,包括投資對象的綜合評估與篩選、政府主導型風險投資融資方式、政府對投資公司的配套服務與支持措施等;聞岳春、周怡瓊(2009)提出構建我國技術創新投融資生態體系,該體系涵蓋了政策和法規支持、多重融資渠道與輔助體系等。
二、科技金融體系的融資供需結構分析——以湖州市為例
科技金融的理論屬于宏觀上的概念,科技金融的實踐離不開地區特色與實情。從全國范圍看,國家采用劃分高新科技園區,設立科技金融試點城市等方式,將科技金融資源與地方實情相融合。國家高新區是我國實施“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主戰場。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已建成88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科技與金融相結合最緊密的區域。不同的區域結合自身特色,探索各自的科技與金融相結合道路。科技金融試點城市是由國家科技部牽頭、一行三會協作的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項目,是進一步推進科技與地域性特色金融相結合的重要工作。
為深入分析科技金融體系的融資供需結構,本文選取國家級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作為研究對象。湖州市地處浙江省北部,市轄吳興區、南潯區兩區,長興縣、安吉縣、德清縣三縣。湖州市開展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已有三年時間,已建立相對完整的科技金融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3年4月19日,湖州市被科技部批準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有12個城市獲得該榮譽稱號,浙江省僅湖州市和杭州市榜上有名。2013年9月18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第二批18個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湖州市名列其中,示范期為3年。此外,長興縣、吳興區被列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安吉縣被列為“省知識產權工作示范縣”。在金融扶持科技型企業的實踐中,湖州市一直致力于發展地域化特色金融,為科技創新型企業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并取得一定成效。湖州市開展金融扶持科技型企業的目標是:既實現科技型企業融資質與量的保證,又實現科技金融體系融資供需結構的匹配。
(一)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結構
1、科技型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
科技型企業的運作特性決定了與一般企業在融資需求方面的巨大差別。科技型企業的運作特征包括:(1)高投入。主要指科技型企業創新門檻高,科技項目從研發到投產需要耗費大量資源,且成本高昂,需要強有力的資金后盾;(2)高風險與高回報并存。科技型企業經營時伴隨著創新活動,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新興產品或服務一旦被市場所接受,能夠獲得豐厚的收益,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容易極端化,或者發展勢頭非常好,或者面臨破產;(3)中小型化。目前,資產規模小、員工人數少是科技型企業的主要特征之一,科技型企業在發展初期只需要數量較少的優質人才即可運營,在大規模投產之前,對固定資產的要求一般較低;(4)產業化周期長。科技型企業創新化產品的推出需要一段時間,新產品被市場接受也需要一段時間,因此,科技型企業形成穩定的產品銷售與盈利渠道的周期一般長于一般企業。這使得科技型企業在運營中存在特別風險,若政府和金融機構沒有針對性地提供必要的融資支持,很可能使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科技企業夭折。
因此,研究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應將主要著眼點放在需求結構上。科技型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科技型企業的整體結構。科技型企業有特殊的周期性成長規律,將科技型企業與一般企業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得出科技型企業的大致發展歷程。經過研究,可以大致將科技型企業的發展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四個階段。科技型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有特定的融資需求,任何階段的資金缺口都可能造成公司運營的困難。
導入期指的是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最初階段,該階段中企業的主要任務是提出研發設想,設計出創新型產品的雛形,并初步進入市場試探。從一般規律看,該階段企業的融資風險極大,理論上只有風險投資模式適應科技型企業初期的融資需求;而事實上,導入期科技型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仍為信貸融資,這給金融機構帶來很大的風險,因此,該階段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
成長期指的是科技型企業實現規模擴張,創新型產品逐漸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階段。在該階段初期,科技型企業會增加產品產出的投入,主要表現為固定資產投入;另一方面,科技型企業的研發投入仍然較高,主要追求創新型產品更高的質量。因此,該階段科技型企業融資需求量較大,并且能夠接受市場化融資手段,如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等。此時,需要政府或金融機構提供規模化融資支持。但是發展到成長期后期階段,企業的收益較多,自身的盈利能夠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此時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逐漸降低。
成熟期指的是科技型企業已形成較為成熟穩定的產業鏈,生產成本逐漸降低,市場已出現同質化產品,競爭較為激烈。此時,科技型企業已基本不需要政府相關融資政策的扶持,一般性的信貸類融資已能滿足企業需求。
衰退期指的是科技型企業產品收益逐漸降低,產品的技術含量已經滯后,不再適應市場環境。企業需要轉型才能繼續發展。此時,企業的策略是獲取現有產品最后的收益,并為下一周期的新產品研發做準備。該階段企業基本不具有融資需求。
對一個地區而言,處于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組成了該地區的科技金融融資需求結構。分析融資需求結構對判斷該地區科技金融發展狀況,制定金融扶持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案例分析
基于接受調查的一百家湖州科技型企業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采用聚類分析的方法將這些科技型企業進行分類,從而判斷這些企業處于生命周期中的哪個階段,進而得出湖州市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結構。
本文選取科技型企業的成立時間、員工數量、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4個指標進行聚類分析,這些指標包含科技型企業處于生命周期哪個階段的一些信息,并且可以量化。聚類分析結果如下。
接受調查的一百家湖州科技型企業大致可分為3類。第一類企業共94家,基本特征是成立時間較短,人員數量較少,主營業務收入較低但利潤率較高,比較符合生命周期理論中導入期或成長期初期特征;第二類企業共3家,基本特征是成立時間較長,人員數量很多,主營業務收入較第一類大很多,利潤率同樣較高,比較符合生命周期理論中成長期后期特征;第三類企業共3家,基本特征是成立時間較長,人員較少,主營業務收入是三類中最高的,但利潤率明顯低于前兩類,比較符合生命周期理論中成熟期特征。
2014年末調查數據顯示,不同類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截然不同。第一類企業數量最多,融資需求總額最大,企業的平均融資需求處于中游水平,但是考慮到該類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導入期或成長期初級階段,其融資需求的滿足需要特別定制或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第二類企業的融資需求為負數,說明該類企業在當年還款金額大于借入金額,或者說該類企業幾乎沒有融資需求,這符合成長期后期企業的特征;第三類企業融資需求均值最大,該類企業由于主營業務收入較高且利潤率較低,需要保持一定的規模才能持續經營,因此,需要資金的持續性支持。但是該類企業發展較為成熟,一般性的信貸需求即可滿足。
從上述分析結果看,湖州大部分科技型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導入期或成長期初期階段,因此,其融資需求不僅需要量的支撐,更需要質的保證。湖州市科技型企業更需要的是定制化的、帶有政府政策支持的融資方式。這與調查反饋的結果相似,很多科技型企業反映融資困難,并不僅僅是因為從商業銀行無法取得貸款,更多的是普通貸款并不滿足科技型企業的成本管理與風險管理要求。可見,湖州市科技型企業結構化融資需求并未得到滿足。因此,發展地域特色金融、發展特制化的科技型企業信貸支持模式尤為重要。
(二)支持科技型企業的融資供給結構
1、融資供給結構概述
隨著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對科技型企業金融支持的資金供給方式已逐漸多樣化。從金融供給主體看,科技金融的資金供給方可以分為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從資金來源看,科技型企業獲取資金的來源有政府補貼、金融中介機構的間接融資渠道、金融市場的直接融資渠道。具體如下圖所示。
2、融資供給案例分析
(1)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
從科技型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出發,科技型企業在導入期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具體而言,政府部門對科技型企業的扶持方法主要有直接性的財政支持和間接性的稅收優惠。政府部門的直接性政策支持是科技型企業最樂于接受的模式。與金融扶持模式相比,財政支持在大多數情況下能最好地支持科技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包括財政直接投入、財政基金等,一般情況下財政支持不會增加企業負債上的負擔,即使是政策性貸款,其貸款貼息也必然降到最低,且政府財政具有很高的擔保信用,免除了科技型企業的后顧之憂。
繼續以湖州市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湖州市對科技型企業的財政稅收支持范圍較廣,程度不一。財政補貼方面,湖州市級、縣區級財政部門每年均會對各級高新技術產業按一定評定標準給予補貼。接受調查的100家湖州市科技型企業中,有65家企業連續3年獲得資金補貼,但是不同企業間財政補貼的差距較大,例如:浙江JR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享受財政補貼達471.42萬元,而當年湖州AB石英科技有限公司僅享受補貼0.36萬元。稅收方面,科技型企業享受的稅收優惠主要為企業所得稅方面的計稅優惠,具體包括:高新技術企業按15%的稅率征稅、研發費用加計50%扣除。接受調查的100家企業中有37家可以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但是,財政稅收的政策支持有其局限性。財政稅收的支持模式難以做到絕對的公平和有效,這既包括財政補貼存在較大的尋租空間,也包括信息不對稱導致部分科技型企業無法享受財政稅收優惠。因此,湖州市力求改變政策扶持模式,具體表現為:改變政府資金引導模式,實行“撥改獎”、“撥改補”、“撥改保”、“撥改投”等新型財政資金投入模式;政策支持思路的市場化,探尋創新型科技補貼模式,緊貼市場規律。湖州市及各縣區正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券”制度,通過“政府發券扶持企業,企業憑券申報專利,中介依券提供服務,政府按券給予補助”的形式,鼓勵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與專利申請的積極性。
(2)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
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是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最重要一環。信貸支持模式不僅貫穿于科技型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而且從資金供應量上是各種支持模式中最大的。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模式非常靈活,既能融入地方經濟金融環境,又能滿足科技型企業的各種需求。從科技金融體系上看,信貸資源有時充當其他科技金融資源的替代品,信貸支持模式對完善科技金融體系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具有獨特作用:分擔科技創新中的風險。麥克米倫缺口(Macmillan Gap)指出: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擔心高風險和高成本不愿意向中小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信貸融資過程中往往處于劣勢。科技型企業具有技術創新性和規模中小性的雙重特征,在運營過程中非常需要風險管理的支持。商業銀行在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還能基于金融市場中的信息優勢解決科技型企業在經營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科技型企業的信息成本和風險管理成本。
為具體分析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情況,繼續以湖州市作為研究對象,并選取湖州市17家商業銀作為研究樣本。結果顯示,湖州市商業銀行體系以科技企業扶持政策為導向,積極探索地域特色化的科技型企業信貸支持模式。近幾年來,科技信貸規模逐漸擴展,結構逐漸完善,努力實現金融創新,為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具體表現為:
第一、信貸規模逐漸擴張。從信貸規模看,湖州市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投放力度逐漸增大。2012-2014年,商業銀行科技信貸余額逐漸增長,2014年末樣本銀行機構科技貸款余額181.51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7.26%;科技型企業貸款占貸款總額的比重近三年相對保持穩定,比重接近10%。
信貸結構特征明顯。從湖州市科技型企業貸款結構看,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短期貸款、抵押類貸款占絕對主導地位。2012-2014年,按貸款主體分類,中資四大行科技型信貸占所有商業銀行科技信貸總額的75%左右;按貸款期限分類,商業銀行短期科技信貸占所有科技信貸總額的90%以上;按貸款形式分類,擔保或抵押類科技貸款占所有科技貸款總額的90%以上。
地域化特色金融成效顯著。首先,湖州大力發展專門為科技型企業服務的科技支行,目前已有5家商業銀行設立科技支行,共向科技型企業投放資金約22億元。其次,湖州市大力發展創新型科技信貸模式與信貸產品,如專利權質押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政采貸、稅易貸、投聯貸、保聯貸、全抵貸等。從銀行參與度看,城市商業銀行及農合機構在科技銀行的設立與科技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貢獻較大。
(3)其他融資供給方式
科技類擔保與科技類小貸公司不斷發展。目前,湖州市通過年檢年審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共有23家,總注冊資金10.91億元。德清縣科技擔保公司是浙江省首家科技擔保公司,截至2014年底累計擔保金額達30億元以上,有效支持了科技信貸的發展。此外,湖州市冠名科技類的小額貸款公司共有4家,其機制較為靈活,能有效補充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需求。
建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湖州市各縣區大力發展創投引導基金,為導入期科技型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渠道。目前,湖州市共有創業投資公司6家,注冊資金達3.6億元,累計科技投資達1.5億元。
積極探索科技保險。湖州市自從2010年起開始探索科技保險,主要產品有產品研發責任保險、關鍵研發設備保險、產品質量保證保險、高管人員和關鍵研發人員團體健康險等6個險種。目前,湖州市67家科技型企業參加科技保險,在規避風險的同時實現融資渠道的開發與探索。
(4)湖州市科技金融供給結構特征
從上述分析結果看,湖州市具備清晰的科技金融融資供給層次,融資供給總量呈擴張趨勢,結構仍有改善空間。財政供給方面,湖州市始終加強對科技型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但仍存在一些政策支持的固有弊端,如無法兼顧效率與公平、信息不對稱問題等。間接融資方面,湖州市地域特色金融發展成效顯著,科技銀行不斷涌現、創新型信貸模式發展強勁,有的科技金融產品甚至實現了“私人定制”。但大型商業銀行的傳統信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難以完全滿足導入期科技型企業的特殊化融資需求。直接融資方面,湖州市努力構建多元化的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但整體上相對薄弱,尤其是科技型企業的上市與債券融資有待進一步發展。
三、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科技金融體系的融資結構研究結論可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為更好地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加強地域特色金融建設是重要一環。地域特色金融發展的關鍵點在于調整資金供求結構,實現科技金融體系融資供求均衡。其次,融資需求方面,大部分科技型企業處于導入期或者成長期初期,融資需求集中于定制化的、政策支持化的融資方式。再次,融資供給方面,當前環境下,對科技型企業的資金支持主要依托于大型商業銀行傳統、單一的信貸支持模式,但隨著科技金融創新工作的深入開展,融資層次將逐漸鮮明,融資方式將逐漸多樣。最后,供需結構方面,短期內科技金融體系中的融資供求難以實現完全的均衡,科技型企業特殊化的融資需求既需要財政稅收的政策支持,也需要融資平臺、市場化融資手段的補充。隨著地域特色金融有目的性、有方向性的發展,科技金融體系供需結構將不斷完善。
因此,金融扶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方向應以地域特色金融的發展為基調,以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導向,以完善科技金融體系的供需結構為目標。
(一)發揮多元化融資政策的引導作用
政府部門應拓寬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思路,在直接扶持科技型企業發展的基礎上,重視多元化融資與市場化融資建設,加強相關政策的引導作用。完善科技企業上市資源庫建設,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型企業改制上市的支持力度,引導科技型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市融資;大力推進“新三板”試點掛牌企業培育和推薦工作,引導更多科技型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交易;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完善公司治理與財務結構,促進其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加快建立地方性天使投資引導基金,適度引入風投等新型融資模式,重點支持初創及成長初期的科技型企業。
(二)發揮金融機構的科技金融服務靈活性
從科技銀行設立情況看,城市商業銀行與農合銀行是科技銀行設立發展的主要力量。相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城市商業銀行、農合銀行在機構設立上較為靈活,能迅速適應地區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從而能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及時、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從商業銀行業務開展看,大型商業銀行開展地域特色金融服務存在限制,地方金融機構具有獨特優勢。國有商業銀行設計科技金融產品需要上級分行或總行審批,業務時效性較差。地方性金融機構具有科技金融業務開展自主權,因而能更好地結合地方特色開展科技金融服務。各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強科技銀行建設與科技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在管理體制、業務流程、風險管理和業務產品方面進行不斷創新,實施專門化的考核模式,充分發揮地方金融機構開展科技金融服務的靈活性。
(三)發揮科技服務平臺的融資供需橋梁作用
構建地方特色科技服務平臺,能加強科技金融資源的整合能力,實現科技型企業和金融機構融資供求的匹配,從而構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以湖州市為例,近幾年在市政府的引導下,全市努力搭建服務于科技型企業的“五大”科技服務平臺。一是建立湖州市科技企業融資服務中心,目前實際為科技中小型企業實際貸款12億以上;二是科技金融公共服務平臺,專門從事科技金融創新產品、科技保險、擔保等科技金融服務;三是產業集群融資平臺,如南潯木地板產業融資平臺,為南潯木地板產業新增10億元融資規模;四是創業融資服務平臺,通過吳興區創業園作反擔保,幫助沒有抵押物的導入期科技型企業融資;五是安吉縣科技小巨人企業培育融資平臺,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專項。應進一步加強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力度,不斷完善平臺相關制度,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項目受理、管理等工作。加快平臺會員隊伍建設,積極吸收有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成為會員單位,擴大服務范圍,創新服務手段。科技服務平臺應充分發揮連接科技型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橋梁作用,在短期內資金結構失衡的環境下盡可能匹配融資供求,完善科技型企業資金獲取渠道。
參考文獻
[1]房漢庭:關于科技金融理論、實踐與政策的思考[J],中國科技論壇,2010(11):5-10.
[2]李新功:金融促進技術創新市場化工具運行的機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10):87-93.
[3]林三強,胡曰東,張秀武:我國金融結構體系促進技術創新的實證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5):294-296.
[4]呂珊珊,呂光明:我國技術創新金融支持的模式分析與政策達標[J],投資研究,2005(12):8-11.
[5]馬紅:科技與金融結合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3.
The Study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A Case of Huzhou City -- the Pilo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Finance
QIU Jun
(Shanghai Head Office PBC,Shang hai,200120)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cannot do without the financial support. The main purpose of develop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inance is to realize the balance of the capital supply and deman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aspect of the financing demands, based on the Life Cycle Theory, most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are at the introducing period or at the primary stage of the growth period, and are in urgent need of specialized or policy-guaranteed credit support. From the aspect of the financing supply, fiscal taxation, indirect financing and direct financing can realize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The local commercial banks are flexibile in carrying out the business which can best provide specialized financial service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Therefore, to better provide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terprises,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financial system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ake full advantages of the loc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stablish a scienc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 platform and improve the financing channels.
Key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financial system; Life Cycle Theory; scienc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 platform
責任編輯、校對:張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