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慶華
(吉林市龍潭實驗小學,吉林 吉林 132000)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教學提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創新教育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逐漸融入到各門學科的教學之中。數學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當做好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工作。數學教師應當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思維方式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教師應培養學生勇于質疑、善于提問的能力,并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組織教學活動,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保障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培養的重要條件。小學數學老師應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和諧、寬松、活躍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得到自身潛能的極大激發和創新能力的良好培養。這不僅要求教師與學生建立起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做到用心關愛學生、耐心對待學生,努力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而且要求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發揚教學民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教師可以更有效地組織各種教學活動,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能夠敢于想、敢于說、敢于做、敢于質疑。教師要提供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去積極實踐、努力探索,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首先從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做起。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直覺思維和逆向思維來實現。第一,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求異思維本身就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它是創新思維最鮮明的特征。可以說,沒有求異就沒有創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就必須鼓勵學生勇于突破思維壁壘,敢于進行質疑,能夠提出不同的看法,從而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第二,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一種不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而直接領會的獨特思維方式。它是創新思維的一種重要表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比較分數大小等很多問題都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直覺思維來進行判斷;第三、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從傳統思維定勢中跳出來而展開的反向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是反常規的從另個方向或稱之為另個角度入手來探討問題的一種方法,更是題中鮮有嘗試的方法,也是創新思維的一種具體表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逆向思維反向思考條件的敘述方式,將減變為加、加變為減、乘變為除、除變為乘,從而獲得更為簡便的解題方法。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只有具有創造性的思維才有可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舊問題,才能夠提出新問題,而這“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不僅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小學生由于天生好學多問,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們所提出的數學問題恰恰是他們數學思考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改變傳統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提出數學問題的做法,積極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數學情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努力探索,獨立思考,并大膽地提出問題。而且,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具有價值的問題。好問雖然是小學生的天性,但由于很多小學生并未掌握提問的正確方法與技巧,所以時常會提出一些沒有價值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在課堂上抽出時間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反思,幫助學生分辨出哪些問題具有價值,哪些問題無關緊要,從而提高學生所提問題的有效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將所選取的教學內容片面局限在教材之中,而應當深度開發和挖掘教材內容,將其與現代生活、生產、科技等實際聯系起來,建立起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帶領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發生過程和數學的思維過程。將數學基礎理論知識與各種實際情境結合起來組織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領悟和理解所學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這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歸納、抽象和概括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良好培養。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一切可能為學生提供鍛煉求異思維的機會,要鼓勵學生大膽解放思想,培養學生從多個方面、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根據小學生好奇多動的特點,多開展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測量、演示或操作,來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