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央下發的《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和2014年海南省委下發的《2014-2018年海南省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文件,均明確提出要“持續推進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筆者在問卷調研和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當前海南省公務員培訓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大規模培訓行政機關公務員”是海南省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工作的既定戰略。然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市縣及鄉鎮基層公務員隊伍中,近3年內累計參加過各級機關組織的培訓5次以下的比例為41%,參加過5-10次培訓的比例為22%;在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隊伍中,此比例分別為46%和31%。同時,約30%以上的市縣和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認為,當前培訓任務較輕,培訓力度不夠?!?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要求,處級人均年脫產培訓學時數不低于110學時,科級及以下干部人均年脫產培訓學時數不低于90學時。以此推算,海南省行政機關公務員隊伍基本上完成不了培訓任務。
當前海南省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仍多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進行。調研過程中,很多公務員提出,學習效果好的往往是情景式、案例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也即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其他教學手段為輔的培訓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行政機關公務員的培訓需求,亟待過渡到以案例教學、現場教學、互動研討為主,課堂講授為輔的培訓方式。
當前海南省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中,培訓內容更新不足,實用不足的現象依然存在。調查問卷顯示,60%以上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認為培訓重點應分別放在學習業務相關知識、學習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了解時事熱點、提升人文素養、學習理論知識方面的內容。實地調研中發現,各廳局積極組織本部門和本系統范圍內的業務培訓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受訪公務員很多提出業務培訓是重要內容,需要把綜合能力的學習納入培訓框架,以了解業務外的相關知識。因此,培訓內容的改革方向應是把知識教育轉向知識更新,通過培訓內容的改革,切實把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工作從“知識本位”轉向到“能力本位”。
調查問卷顯示,45%的行政機關公務員(省直和市縣行政機關公務員比例差不多)近三年沒參加培訓的原因是組織沒安排。與此相對應的是,一些領導干部疲于應付培訓,訓出多門的現象十分嚴重,出現了苦樂不均的現象。部分同志反映培訓不能“唯官唯上”。調研中存在的另一種情況是,有部門辦班積極性高,但沒有履行申報程序,自行辦班,造成多頭培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省直單位和市縣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并未列支培訓預算,大多數廳局則是從業務經費中擠出培訓經費,而市縣培訓經費更是少之又少,有的甚至沒有培訓經費。
調研中,大家普遍反映,近些年來針對高級別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一把手的培訓較多,而在省直機關處級及以下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機會很少,在市(縣)副科級以下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基本上沒參加過業務知識以外的公務員培訓。在調研中發現,行政機關公務員大多明確提出有接受培訓的強烈愿望,且80%以上的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認為急需要通過培訓進行更新知識和學習技能,市縣和鄉鎮行政機關公務員此比例為68%。
在行政機關公務員的九大通用能力中,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認為急需要提升的能力分別為協調溝通能力(占比47%)、依法行政能力(占比48%)、調查研究能力(35%)。市縣和鄉鎮行政機關公務員認為急需要提升的能力分別為協調溝通能力(46%)、依法行政能力(占比39%)、公共服務能力(34%)、應對突發事件能力(30%)。
在個性化需求方面,根據問卷調研,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認為培訓內容的重點應分別為,學習業務相關知識(84%)、提升人文素養(70%)、學習相關理論知識(60%)。市縣和鄉鎮行政機關公務員認為培訓內容的重點應分別為——學習業務相關知識(59%)、學習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54%)、學習相關理論知識(47%)。
在2015年或2016年各級行政機關公務員希望培訓的專題不盡相同。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認為需要舉辦的專題是:干部人文素養與綜合能力(占比40%)、經濟發展與轉型升級(50%)。市縣及鄉鎮基層行政機關公務員希望舉辦的培訓專題是:干部人文素養與綜合能力(38%)、社會治理與服務創新占比(26%)、全會精神與群眾路線(22%)。
在行政機關公務員最希望的培訓形式調研中,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最希望的培訓形式分別為案例教學(占比80%)、現場教學(64%)、互動研討(46%)、課堂講授(39%)。市縣及鄉鎮行政機關公務員最希望的形式分別為案例教學占(64%)、現場教學(49%)、互動研討(43%)、課堂講授(34%)。在培訓班學習時間方面,根據問卷調研,各級行政機關公務員基本上認為培訓15天比較合理。
根據調研,在以往培訓經歷中,市縣和鄉鎮基層行政機關公務員認為培訓質量高低排序分別為:在省內外知名高校進行培訓(占比40%)、各級黨校和行政學院(24%)、本單位外請專家授課(23%)。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的相關比例為:在省內外知名高校進行培訓(54%)、單位邀請專家學者在本單位舉辦培訓(32%)、各級黨校、行政學院(21%)。
而在未來的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師資選擇中,各級行政機關公務員希望的授課教師類別也不盡相同。市縣和鄉鎮基層行政機關公務員希望授課教師類別分別為:相關領域經驗豐富的高管(占比35%)、高校教授(30%)、科研機構專家學者(26%),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師(18%)、領導干部(12%)。省直行政機關公務員希望授課教師類別分別為:高校教授(56%)、相關領域經驗豐富的高管(47%)、科研機構專家學者(33%)、各級黨校,行政學院教師(21%)、領導干部(19%)。
1.省直機關要積極進行本系統內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的頂層設計工作,在組織本部門行政機關公務員業務知識培訓的同時,要承擔系統內部市縣行政機關公務員業務培訓的任務,并報省行政機關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市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要積極依法籌措培訓經費,切實承擔市縣和鄉鎮基層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任務。
2.建立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計劃生成機制。切實把自上而下的培訓計劃和自下而上的培訓需求征集相結合,把需求調研作為培訓計劃生成的必經環節,力求各部門在年初制定培訓計劃前,應組織專門力量,通過座談了解、問卷調查等途徑,在各級行政機關公務員隊伍中,廣泛開展需求調研,使培訓計劃的制定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強化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考核使用機制。從長遠來看,應切實把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考核結果用在職務職級晉升等方面;短期來看,應著力強化培訓考核結果在年度考核定級、評優評先評價中的運用。
4.完善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登記管理制度。行政機關公務員主管部門應探索建立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電子檔案,并對培訓檔案實行動態管理。通過定期統計分析,從宏觀上及時了解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結構、進度和存在的問題,為制定培訓計劃提供準確的素材。
1.嚴格制定培訓規劃。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行政機關公務員管理權限,依法制定總體規劃,科學規劃培訓班次設置,積極協調部門之間的聯合業務培訓。
2.多途徑創新培訓形式。加大現場式、案例式、體驗式在教學工作中的份量。原則上,傳統講授型授課比例不應超過當期培訓內容的三分之一。積極探索跟班學習的學分統計制度,倡導邊干邊學的培訓形式,推動鄉鎮基層公務員在市縣直屬機關進行跟班學習,市縣直屬機關公務員在省直機關跟班學習。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公務員培訓的App平臺。
3.構筑多元化的培訓師資隊伍。開展公務員培訓師資庫建設,形成專兼結合、對外開放的師資隊伍。鼓勵高校院所、各級行政學院教師團隊和研究人員開發案例教學課程、互動研討專題,建立培訓課程數據庫,實現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師資的全省統籌。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黨政領導行政機關公務員、專業技術骨干等擔任兼職教師,建立領導行政機關公務員上講臺制度。在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的授課師資隊伍中,各級行政學院、高校院所教師團隊和研究人員的比例原則上不超過二分之一。
1.法定培訓的查漏補缺工程。建立行政機關公務員培訓數據庫,統籌全省公務員法定培訓工作。堅持“凡進必訓”“凡晉必訓”,積極開展初任培訓、任職培訓的查缺工作,加大在職培訓的力度,嚴格實施業務培訓備案制度,維護依法培訓的嚴肅性。
2.萬千基層公務員培訓工程。針對調研中存在的多數行政機關公務員多年不訓的現象,省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應有步驟、分階段、定職責地實施基層公務員培訓工程,一方面應加大行政機關公務員在線學習縱深擴展,切實發揮在線學習的實效性;另一方面有計劃地組織基層公務員脫產培訓,五年內把絕大多數“多年未訓”的行政機關公務員輪訓一遍。
3.交叉業務培訓的組織工程。針對調研中出現的當前行政機關各系統分別獨立開展業務培訓的理狀,省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應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選取核心議題,積極協調、舉辦跨部門業務知識培訓,把相同領域、不同職能、不同部門、相近需求的行政機關公務員進行集中培訓。
[1]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R].
[2]2014-2018年海南省干部教育培訓規劃[R].
[3]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綱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