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這給我們明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方向和要求。規劃是建設的龍頭,要建設讓人“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必須緊緊扭住村鎮規劃這個關鍵,著力在八個“狠抓”上下功夫。
1.狠抓深化——以村鎮設計深化細化村鎮總規控規,促進規劃精準落地。目前海南省鄉鎮總規和控規編制已經全部完成,行政村和自然村規劃完成率達到96%,基本實現了規劃全域覆蓋。然而,要使村鎮規劃真正落地實施,還需要在此基礎上認真研究編制村鎮設計方案,通過村鎮設計進一步深化細化村鎮規劃,把規劃的理念、概念、參數、指標等具體化、具象化,使二維的規劃拓展成三維甚至四維的設計,包括民居及重要建筑的風格、色調、形狀、高度、體量以及村鎮道路、管網、綠化的具體安排,等等。
因此,村鎮設計是對小鎮和村莊形態的引導和塑造,是建設效果的直觀顯示,發揮著類似“沙盤”的作用。小鎮和村莊最后建設出來是什么樣子,通過看村鎮設計“沙盤”就一目了然。如果說,目前已有的村鎮規劃,像總規、控規,是“寫意畫”,那么村鎮設計就要達到“工筆畫”的效果。村鎮規劃要“精準落地”就必須通過村鎮設計,否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海南村鎮普遍不大,特別是村莊,大的一般幾百戶,小的僅十多戶,完全可以做到總規和控規合并,細化到村鎮設計的程度。這樣既有利于提高規劃效率,也有利于實施。否則,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辛辛苦苦編制出來的總規、控規,就很難逃脫“規劃規劃,墻上掛掛”的命運。
2.狠抓控新——建立健全約束激勵機制,確保鄉村新增建設依規劃有序推進。從近二三十年的實踐來看,全國很多地方村鎮建設缺乏有效的規劃引導約束,處于自發無序狀態,往往只建房不修路,道路寬窄不一,所建房子像“火柴盒”“麻將條”,單體看豪華,整體看凌亂。有的地方為建設“新農村”,以各種名義由政府投巨資進行整治改造,往往是“穿衣戴帽扎腰帶,涂脂抹粉栽栽花”。當然,這種方式能在極短時間內改變村容鎮貌,但也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這種整治改造都是“硬貼”“嫁接”上去的,經幾年風吹雨淋就斑駁、脫離了,又需要重新改造,不斷反復;整治改造往往“重面子、輕里子”,只改臨街臨路的,不改背街小巷和偏僻地方,流于“形象工程”;整治改造只解決“存量”不解決“增量”,新建房屋仍是自發無序的,從而使村鎮建設陷入了“亂建——改造——再亂建——再改造”的惡性循環。要避免這種惡性循環,就一定要把“增量”管控住。為此,要著力在五個方面下功夫:一要廣泛宣傳普及村鎮規劃相關法規。把村鎮規劃法規納入重要普法內容,加大宣傳力度,使之家喻戶曉,切實解決好農民群眾對村鎮規劃相關法規知曉面窄的問題。二要強化鄉鎮政府“增量違建”的主體責任。目前海南省各鄉鎮都成立了至少配備2人的規劃建設管理所,負責村鎮規劃建設管理,但實際上大部分只開展危房審核、危房補助資金發放工作,沒有真正履行規劃建設管理的職能,對農民建房在哪里建、怎么建、建什么樣子都沒有管。要落實國家城鄉規劃法,建立健全以鄉鎮政府為主的責任體系,強化鄉鎮政府對規劃編制實施的管理職責。如果哪個鄉鎮出現增量違建問題,就對該鄉鎮主要領導進行問責,瀆職失職的要依法追究責任。三要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對村鎮建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黨員干部要發揮好表率作用,帶頭按規劃設計建房,讓群眾學有榜樣;村黨支部要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敢于負責、敢于碰硬,引導和管控全體村民按規劃建房;重視“鄉賢”力量,充分利用那些在村里說話管用、有影響力的“鄉賢”在制定鄉規民約、引導村民按規劃設計建房中的積極作用。四要把農村建筑工匠培訓好、監管好。農民的房子怎么建、建什么樣子,一般都聽農村建筑工匠(農民稱為“包工頭”)的,農村建筑工匠的意識觀念和素質能力如何,對鄉村民居建筑風貌的影響很大。因此,要加強對農村建筑工匠的培訓和引導,既重視建筑質量安全方面的培訓,更要加強建筑風貌方面的培訓,向他們灌輸美麗鄉村設計理念,宣傳推廣設計圖紙,通過他們引導農民轉變建房觀念。同時,要加強對建筑工匠的監管考核,對不按規劃設計建房的進行處罰,甚至取消其承攬工程資格。五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按規劃設計建房的農民,可通過財政獎勵、危房改造資金補助、提供低息或貼息貸款等方式給予獎勵。同時,將按照規劃設計建房納入“最美家庭”“誠信好人”等評選標準,樹立一批典型,引導農村建房新風尚。
3.狠抓主體——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農民在村鎮規劃編制和實施中的作用。規劃建設美麗鄉村,農民是主體,但現在村鎮規劃從編制、到審批、到執行,農民甚至農村干部知之甚少,參與度低,這往往導致村鎮規劃得不到農民的理解和支持,“有規無規一個樣”。編制實施村鎮規劃,要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切實保障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使村鎮規劃是從土里“長出來”,而不是從專家的辦公桌上“冒出來”。為此,在規劃編制前,要組織農民參觀建設成功的美麗鄉村和風情小鎮,通過現場體驗觀摩、規劃展示宣傳、基本知識講解、通報違法案例等方式,讓農民看到依規建設的好處,增強農民參與規劃的熱情,形成農民與規劃部門的良性互動。在規劃編制時,要通過入戶調查、村務公開等多種形式,廣泛征集農民意見,集思廣益,博采眾長,使規劃編制過程變成取得共識的過程,讓農民打心底里接受和支持。在規劃依法審批后,要張榜公布,大力宣傳,讓每家每戶都知道哪里可建房、怎樣建房、建什么樣的房。在規劃的實施中,要定期把規劃實施情況向農民公布,自覺接受農民的監督和評議,重獎農民舉報違建行為,確保執行規劃不走樣。
4.狠抓賣點——注意發掘鄉村旅游價值,圍繞發展鄉村旅游做好村鎮規劃設計。要讓農民理解、支持村鎮規劃,自覺按照規劃設計建房,最根本的是要做到鄉村建筑“好看又中用,美麗且生財”,讓農民充分體會到遵守規劃“有利可圖”。發展鄉村旅游就是最大可圖之“利”。海南鄉村發展旅游的條件得天獨厚。首先,建設國際旅游島是國家重大戰略決策,是海南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總抓手,發展鄉村旅游是豐富國際旅游島旅游產品的現實需要,符合海南產業發展方向。其次,海南鄉村自然優美、生態優良,一步一景、四季有景,黎苗風情獨特,農業基地豐富,處處有“賣點”,發展鄉村旅游資源稟賦優越。再次,海南島面積不大,鄉村離市區相對較近,有利于培育鄉村旅游的客源。據初步統計,全省鄉村旅游資源點達440多個,目前只有少量得到開發,大部分還處在“冬眠”狀態。如果把這些鄉村旅游資源點都規劃設計好,突出能夠吸引游客的“賣點”,逐步開發建設成新景點,使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能“點綠成金”“點鎮成金”“點村成金”,既給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能有效解決全省景區景點分布不均、忙閑不均等問題,極大緩解游客過度集中在海口、三亞等大中城市的矛盾。更為重要的是,這也是引導農民自覺保護村落傳統風貌的有效手段。如果讓農民知道,具有傳統特色、民族特色的建筑風貌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鄉愁”,“鄉愁”這種文化認同感又是引起游客共鳴的紐帶,是值錢的“賣點”,農民就會自覺地去保護。這樣把傳統村落保護與農民自身利益結合起來,把“道義要求”轉為“利益驅動”,使農民從“你逼我保護”變成“自己想保護”,保護才能長久。
5.狠抓本錢——注重自然環境保護,把崇尚自然和生態優先的理念貫穿于村鎮規劃設計之中。優美的自然、優良的生態是海南鄉村最寶貴的資源,也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最大“本錢”。做村鎮規劃設計,就要牢固樹立崇尚自然、生態優先的理念,守住、做大“本錢”。首先,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中,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搞村鎮規劃建設,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對自然的影響,讓鄉村的自然、歷史、文化、風貌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讓村莊融入大自然,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如果有太多的人為干預,搞大拆大建,打破了自然系統,想恢復就很難了,那給后代留下的就不是遺產而是遺憾,不是財富而是包袱。其次,要嚴守生態紅線。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明確指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海南最強的優勢和最大的本錢,是一筆既買不來也借不到的寶貴財富,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海南島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生態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修復。因此,村鎮規劃建設一定要把保護生態放在首位優先考慮,堅決守住生態紅線。否則,房子、道路建起來了,但山也挖了,樹也砍了,水系也破壞了,可持續發展的“本錢”都丟了,付出的代價是難以估量的。
6.狠抓特色——重視傳承民族文化,把充分體現當地傳統民居特色風格作為村鎮規劃設計的重要原則。人們一提起安徽民居,就會想起徽派建筑——肥梁瘦柱內天井,粉壁黛瓦馬頭墻;一提起北京民居,就會想起四合院——正房廂房緊相連,四面合圍中庭院。習近平總書記談到巴厘島觀感時說:“街道、村落與自然融為一體,島上所有建筑都有巴厘島特征,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小神壇在那里供奉,印尼文化在巴厘島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可見,一個地方最直觀、最能體現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就是建筑,正如果戈里所說的:“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的時候,建筑還在說話。”
海南傳統民居是很有特色的,比如瓊北民居的青磚、雕梁、脊帶和翹頭,黎族的“船形屋”等。做村鎮規劃設計,就要注意挖掘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民居建筑特征,用好用活傳統建筑符號,讓傳統文化得到延續。同時,要注意研究解決傳統建筑成本高、農民不愿接受的問題,通過優化建筑設計、推廣替代建材、政府適度補貼等辦法,有效降低建筑成本,使富有地域特色、延續傳統文化的規劃設計真正落地。這樣經過10年、20年甚至50年的努力,海南的藍天白云之下,椰風海韻掩映之中,是一個個特色突出、風景如畫的美麗鄉村,就真正像德國詩人荷爾德林說的“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7.狠抓節奏——采取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的辦法,循序漸進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城市,可能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發展。”城市建設是這樣,鄉村建設也是這樣。英、美、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有名的鄉村,無不是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建成的。我們建設美麗鄉村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搞大躍進,要有歷史耐心,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掌握好“節奏”,循序漸進。首先是因為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需要產業支撐。如果美麗鄉村只是靠各級硬性投入建起來,沒有必要的產業支撐,缺乏商氣和人氣,就很難逃脫衰敗的命運。而產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一個歷史過程。其次是因為美麗鄉村建設需要財力支撐。農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等等,基本靠政府的“硬投入”,而地方財力不可能一次性完成投入、建設到位。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不要、也不能急功近利,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蹄急而步穩”的要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急功近利的政績工程。
8.領導狠抓——明確黨政領導的責任,強力推動村鎮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要落實前面七個“狠抓”,歸根結底就是要靠領導“狠抓”。市縣各級黨政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在這個問題上是不是“明白人”,是不是堅持親自抓,至關重要。為此,各級領導要明確責任,把村鎮規劃編制實施牢牢抓在手上,認真研究、強力推動。首先,要學規劃、懂規劃,努力成為行家里手。其次,要親自抓規劃的落實,不要當甩手掌柜,僅滿足于開會、聽匯報、作批示來推動規劃落實工作,而要經常到村鎮走走,看看哪里又冒出了違建,哪個工作環節需要加強等等。再次,要重視抓試點、抓典型,通過試點摸索積累經驗、以點帶面,通過樹立典型引導群眾、形成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