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皓 王 嬋 繆秉魁 鄧江紅
(1.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2.桂林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1、針對崩塌、滑坡的防治措施
(1)按照設計部門設計的礦山開采方案,科學施工,有計劃、有條件合理開采,禁在坡腳從下到上進行掏挖,工作面禁止形成傘檐和空洞,臺階工作臺應保持平整。(2)采礦過程中,對采礦邊坡加強監測,對存在的隱患進行削坡處理,削坡等邊坡整治本身作為礦石開采的一部分,不計算整治工程量。(3)對開采爆破后在工作面形成的危巖、松散塊石,應進行清除后方能進入采場進行開采挖掘和裝卸運輸,防止危巖崩落傷人。礦山開采過程中,應按開采方案設計的爆破用藥量進行爆破開采;積極防范危巖、崩塌的發生,以確保安全生產。(4)礦山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礦山開發利用方案設計的臺階式逐層開采,科學施工,有計劃、有條件合理開采,工作面禁止形成傘檐和空洞,臺階工作臺應保持平整,確保礦山開采安全性和可靠性。(5)防治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根本措施還在于閉坑后礦山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工作;為防止崩塌、滑坡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害,還應在采場周邊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提醒工作人員及過路人員注意安全。
2、巖溶地面塌陷
1)禁止在該防治區及其附近進行間歇性大強度(降深)抽取地下水。2)在局部土體覆蓋較厚區段若進行基建工程須進行插釬驗槽,需查明隱伏土洞、溶洞是否存在,避免巖溶地面塌陷影響工程建設。3)若在采場內發現隱伏土洞、溶洞,則應及時準確地在礦山平面圖上標出,并隨著采掘作業的推進,及時在現場設置明顯標志,采礦過程中避免在溶洞上方進行機械作業,應避繞可能產生巖溶地面塌陷的區段,并至少應超前一個階段進行處理,處理前應編制施工設計,報主管部門批準。
3、地基不均勻沉降。區內施工時應避免遭受較急劇的天氣影響,如大、暴雨天氣,并嚴格做好地表水的防滲排泄工作,嚴禁地表水直接向地面填土滲漏,以免地表水下滲引起填土強度降低及攜帶填土顆粒遷移而引發地基沉降。
1)采坑排水、采礦廢水應循環利用,難于利用、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部分,集中收集處理,達標排放,避免該防治區及周圍水環境質量受到影響。2)該防治區內的工業垃圾要進行集中堆放,及時拉走處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1、采場。表土收集:按平均厚度0.15m 計算,采場剝離表土約為2497.5m3。
覆土:采場停采后及時清理開采臺階,對局部坡度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進行削坡減裁以達設計要求。自上而下有序的對邊坡進行清理,并保持邊坡的穩定性。為防止覆土流失,在臺階平臺外側修建攔土埂,采用240 ×120 ×5cm 規格的普通粘土磚修建,單個橫向修砌,寬度和高度分別為0.12m、0.3m。預計攔土埂長度約654m,所需標準磚約23.544m3。然后對臺階平臺和采場平臺覆土。其中臺階平臺長654m,平均覆土寬2m,覆土厚0.3m,覆土量392.4m3;采場平臺總面積約0.236hm2,覆土厚度0.3m,覆土量708m3。
植物措施:沿臺階平臺及采場平臺內側種植單行爬山虎,臺階平臺及采場平臺長共計920m,種植株距2m,共需苗木1840 株,規格30 ×30 ×20cm,穴狀整地工程量為33.12m3;采用直播方式在采場平臺撒播草籽,規格為20kg/hm2,將草籽和營養土混合撒播,以達外快速覆蓋的目的,需撒播草籽0.236hm2。
2、開采運輸平臺。砌體拆除:采礦結束后,采用人工拆除的方法拆除破碎系統,破碎系統墻體為漿砌墻,寬約0.4m,長共計約32m,平均高約3m,拆除工程量38.4m3;拆除后能再利用的材料運走,不能利用的就地掩埋。
平整場地、覆土:開采運輸平臺總面積約0.104hm2,首先采用平地機加人工平整場地,然后覆表土,覆土厚度0.3m,平整面積0.104hm2;覆土量312m3。
植物措施:采用直播方式撒播草籽,規格為20kg/hm2,將草籽和營養土混合撒播,以達外快速覆蓋的目的,需撒播草籽0.104hm2。
3、廢渣場。覆土:先將廢渣運走修建公路,剩余少量廢渣可留在原地,土面積約0.046hm2,覆土厚度0.3m,覆土量138m3。
植物措施:采用直播方式撒播草籽,規格為20kg/hm2,需撒播草籽0.046hm2。
4、生活區、辦公區。砌體拆除:礦業活動結束后,采用人工拆除的方法拆除生活區,按標準磚長寬計算,拆除工程量18.6m3;拆除后能再利用的材料運走,不能利用的就地掩埋。
平整場地、覆土:砌體拆除后,首先采用平地機加人工平整場地,然后覆表土,覆土厚度0.5m,平整面積0.22hm2,覆土量1100m3。
植物措施:種植柑橘,株距、行距均為2m,株徑1~2cm左右,種植面積為0.22hm2,需苗量550 株,規格100 ×100×60cm,穴狀整地工程量為330m3。
5、表土堆放場。將收集的表土鋪到其他場地后,剩余的少量土壤留在原地,采用直播方式撒播草籽,規格為20kg/hm2,將草籽和營養土混合撒播,以達外快速覆蓋的目的,需撒播草籽0.056hm2。
從以上的過程來看筆者建議一下幾點:1、礦山建設及開采過程中,應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要求,真正做到“在開發中保護”和“在保護中開發”,最大限度地減少礦產資源開發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促進礦業活動健康發展。本次是在礦山設計開采+195m~+166.2m 標高的前提下評測的,如礦山擴大開采規模、變更礦區范圍或者開采方式的,應當重新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
[1]章振國,洪尚群,隴猷,等.采石場、挖沙場環境問題與防治對策[J].中國環境管理,2000 (6):24-26.
[2]羅松,鄭天媛.采石場遺留石質開采面階梯整形覆土綠化方法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2001 (2):36-37.
[3]吳長文,等.噴播綠化技術在斜坡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中的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0,14 (2):11-14.
[4]羅杰·弗洛雷斯,等.古里水電站采石場生態環境的恢復[J].水利水電快報,2001,22 (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