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文花
(浙江師范大學,浙江 婺城 321004)
(一)關于蘇莊草龍的來源。我們以富戶村舞草龍現狀為調查切入口,了解蘇莊草龍的故事、舞龍過程、儀式習俗及今后發展,并深入分析研究。傳說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奪天下,朱軍戰敗,退守浙西云臺(即今開化縣蘇莊鎮),軍糧不夠軍心動搖,軍師劉伯溫設了一計,把新鮮的稻草和死塘魚倒入河中,任其漂流,被陳兵撈起送至陳友諒帳下,陳認為朱軍糧食充足,又久攻不下,下令撤兵。朱元璋憑稻草救命,此時正值中秋佳節,當地數條草龍舞比賽,見草龍身上紅光點點組成的火龍惟妙惟肖,連稱“神龍”并即興吟詩一首。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民間以為草繩是皇帝的化身,在草繩的前面加了龍頭,便演變成草龍。當地人認為龍是皇帝的化身,應有鑾駕相伴,鑾駕隊是由“滾地繡球”、“桂樹飄金”、“蝴蝶穿花”以及人物像、吉字牌等組成的一套完整的表演藝術,一直傳承至今。
舞草龍在中秋舉行,經過將近一個月制作好的草龍盤旋于祠堂正中,龍頭對著戲臺,鑾駕分立兩廂。當夜幕籠罩山村時,祠堂擠滿了人。舞龍之前,在村里水口,擺起香案祭天“接龍”,謂之“呼龍”,意將“龍”迎來村莊。草龍表演是要繞莊后進入廣場表演,做出各種優美姿態,套式繁多。當香火將燃畢熄滅時,表演也就完畢,被送至村尾河沿,河沿兩岸立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民安物阜”16 塊香火字匾,河沿篝火數堆,在河沿舉行送龍入海儀式,舞龍隊員步入齊腰深水,草龍被拋入溪水中,意為送龍入海,此時整個舞龍便結束。
(二)草龍文化內涵的解讀。開化草龍是稻作文化的完美呈現。古人認為掌管風和雨的是“天”,人們稱掌握這風雨命運的就是蒼天之龍。為了敬龍就用稻作物扎成祭品去崇敬它,期盼年年風調雨順,草龍舞是漢民族對龍圖騰文化的一種深刻體現。
開化草龍與原始氏族及圖騰文化的淵源。據《開化縣志》和蘇莊鎮富戶村的《汪氏宗譜》記載和當地老人的講訴,蘇莊草龍的氏族意識很強,都是以家庭為中心。如在富戶村的汪家祠堂直到現在仍保存完好,本村的舞龍儀式都在汪家祠堂舉行。
相傳在唐宋時,開化農民就有以舞草龍慶豐收、迎龍神的民間娛樂習俗。元末明初達到鼎盛。20 世紀60年代后期,這一優秀的文化藝術活動被長期禁錮。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開化文化站訪問民間藝人,查閱宗譜記載,將草龍作為重點挖掘項目。新世紀之初,蘇莊草龍舞參加“2000 浙江省廣場文化節”表演,獲得了“優秀表演獎”。2006年被定為衢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7年蘇莊草龍被省文化部門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蘇莊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民族民間藝術之鄉”。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雖然以富戶村為代表的香火草龍取得了無數獎勵,但在后續的傳承、發展仍面臨很大的困境。經采訪程樟喜得知,目前完全熟練掌握龍頭和鑾駕制作技藝的人只有他本人。富戶村是蘇莊鎮的第二大人口村落,但外出務工的青壯年較多,且從事蔑工手藝的青壯年目前已沒有,所以對篾匠手藝要求高的龍頭和鑾駕制作就使更多年輕人參與不了。由于草龍只是舞在中秋,是娛樂類節目,沒有很高的報酬,所以迫于生計,年輕人不愿意從事這門手藝。采訪中程樟喜老人表示今年已經69 歲了,身體大不如往年,希望盡快把這門手藝傳下去。蘇莊鎮中學現在已經是舞龍的實踐基地,蘇莊鎮文化站文化員周峰表示會培養更多年輕學生加入舞龍隊伍建設當中。
(一)蘇莊草龍應謀求產業化發展道路。蘇莊鎮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大多數人都是靠外出打工賺錢或經商做生意,留守村內的都是一些老年人。富戶村許多培訓好的舞龍優秀青年隊員經常外出,致使舞龍隊呈老齡化現象,部分年青人對舞草龍的興趣沒有老年人那么濃厚。且草龍舞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演出場次不多,收入低,沒有完整草龍組織機構,沒有具體負責隊伍的培訓,演出的安排等。蘇莊草龍舞雖然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不能一直靠政府的經費補助來維持,必須要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
鑒于此一方面應實現文化經費向文化保護項目傾斜,為草龍舞更新換代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應該大力推行蘇莊草龍走產業化道路。把草龍表演引入商業化軌道,利用開化縣良好的旅游資源來宣傳和擴大蘇莊草龍的影響力,使舞龍隊伍能夠通過多場外出演出和當地演出來增加一定收入,留住舞龍及制作龍的這批人,使其蘇莊草龍實現產業化發展。
(二)蘇莊草龍應擴大宣傳推廣力度
1、運用現代媒體手段,對草龍舞活動全過程進行完整記錄,形成一套文字、攝影、錄象的音像資料,登錄網絡,建立與外界龍文化的聯誼活動和網絡信息共享,達到廣泛的文藝交流。2、蘇莊草龍應利用好開化縣良好旅游資源。蘇莊草龍應該納入周邊一些民族特色活動中,不斷改革創新,提高草龍舞的藝術表現力。聘請專家和舞蹈工作者指導,吸取其他龍舞的長處,突破傳統。蘇莊政府應每年舉行一次“蘇莊民間藝術展示”活動,或利用黃金周時段,舉辦民俗文化旅游節,充分挖掘開發蘇莊草龍的文化資源,將觀賞古色古香的草龍舞與游覽自然景區的原始森林活動結合起來促進當地生態經濟的發展。
[1]徐增源.開化蘇莊草龍的文化溯源[C].會議錄名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與發展初探,會議時間:2010-06-10,第802 頁.
[2]汪耿獻,徐增源.開化草龍舞的內涵與特性[C].會議錄名稱: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與發展初探,會議時間:2010-06-10,第800 頁.
[3]李柳赟.南寧長塘芭蕉香火龍文化保護開發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