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燕
(張家口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是以古代音樂美學理論為資源,借鑒了西方美學的理論基礎上,并將文化學引入音樂美學中,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對當前音樂的創作、音樂的欣賞和音樂的未來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里面。在目前中國音樂美學已經由古代形態轉化近現代的音樂美學,在20 世紀初西洋音樂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興起,也改變了人們對音樂的審美觀念,從音樂的功能和音樂的本質都出現了新的認識度,盡管當時音樂美學還沒有走人人們的視野成為一門專業學科,但我國音樂美學思想已經開始慢慢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們對音樂的認知度的提高,音樂美學也逐步被人們所接受和認可,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主要借鑒了許多西方音樂美學思想在里面,加入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音樂文化思想建設,逐步發展成為獨具中國特色的傳統音樂美學,成為我國音樂美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是個博大精深的學科,有著多種形式、風格等,是音樂審美要求的一部分。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可以分為:和、靜、清、遠、古、淡、悅、雅、麗等與西方音樂美學不同是音樂功能的看法。早在我國古代中國音樂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種審美藝術,主要是強調社會功能和倫理價值,在道德上展現善與美,在音律上感化人心,給人以優雅、安靜、積極的精神在里面。我國傳統音樂美學,長期以來一直是自我修養的一種音樂藝術,在演奏上一般都強調自我中心的感受,抒發自己內心的一種情懷,韻律以我國古代音樂為基礎,加入民族音樂在里面,更好的發揮自我內心,揭示人們對音樂的思想情感,更好為我國傳統音樂美學帶來新的生機。
音樂在整個人類發展史上有著最重要的社會作用和地位,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在我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上已經完整的形成了一套理論體系,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傳統音樂源遠流長,主要包括了審美、品格、美學、思想等豐富的內容。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美學影響。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受到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應用獨特、自然的形式將音樂滲透其中。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容入了儒家思想的仁學倫理,對人際關系和人倫情感。如何將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精髓融入現代音樂當中來構造中國傳統音樂美學體現,這就需要我們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音樂美學,將實踐和理論相互結合,才能將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發揚光大。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與其他美學上有這本質的區別,傳統音樂美學的一個很特殊的音樂美學,其性質、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等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只有更好的將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將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傳承與發展下去。
中國傳統音樂里古代和傳統是兩個不同的意思,古代更能顯示斷代的意思,而傳統是強調歷史的延續性,由于各種原因中國古代音樂的許多形態樣式失去了再現的可能,但將中國古代音樂美學延續至今的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得到了深入研究。只有不斷的將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挖掘與激活、傳承與發展下來,才能更好的使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重新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一般音樂美學指的是音樂美學基礎或者是音樂美學原理。其一般音樂美學與其他美學有這一種共通性和普遍性,而中國傳統美學是一個特殊性的音樂美學,在一個比較具體上進行研究。一般音樂美學實際上是西方現代音樂美學,而且還包含了現代現代音樂閑暇美學等多個學科在里面,其主要研究的是創作、演奏、欣賞等。而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主要是以中國傳統音樂現象、形態、活動為研究對象,其音樂形態特征的表現上有著共通性,但在本質上有著不同特點,這就需要我們在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加以互相聯系進行深入全面的探究,更好的將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進一步深化,才能更好的發揚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審美內涵。
在我國歷史傳統的音樂美學有著相當豐富和源遠流長內容和歷史在里面,但其卻很被人們所認可,也沒有構起一個完整的音樂美學體系,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在建設上沒有真正認識到,而在音樂實踐中也不能成美學理論與實踐形態相互結合。只有真正將音樂美學理論與傳統音樂形態分析和實踐相互結合起來,才是建構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的關鍵所在,也成為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納入現代中國音樂美學發展中的關鍵所在。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主導地位。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建設離不開中國歷史音樂文化的奠基,只有深入了解和解讀我國歷史音樂文化才能更為深刻的將傳統音樂美學發展起來,才可能真正認清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的特征和本質。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只有與我國歷史音樂文化相互聯系,將歷史音樂文化繼承與發揚,結合實踐才能真正使得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成為令人矚目的成就。
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想要更好的傳承下去,就要結合現代音樂在里面,要不斷的借鑒外來音樂美學學習經驗,使得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從審美到藝術價值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將現代音樂美學融入到中國傳統音樂美學建設中,與實踐相互結合,真正成為被更多人接受和認可的一種音樂美學藝術,不僅更好的弘揚了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也使得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更好傳承與發展下去打下良好的基礎。
[1]陳霞.現代審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學中的互滲[J].科技風.2008
[2]劉珊珊.試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爾嗬”舞蹈的審美特征[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