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華 李海明
(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承德 067000)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服務的推廣普及,微博、微信等應用軟件已成為廣大手機客戶端安裝率較高的手機應用,尤其在校園里,學生應用微媒體進行聊天、交友、娛樂、獲取新聞資訊更為廣泛,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一種新生活習慣。如何發揮微媒體的輔助學習功能,讓學生能夠通過微媒體獲取知識和疑問解答,亟需從事教學的工作者認真思考和研究。
數字化網絡傳播的興起以及由此帶來的傳播手段的改變,促使傳統媒體開始變革。各類報紙推出電子版,廣播電視推出網絡同播。隨著微博、微信、微商等的出現,微媒體概念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目前,用戶主要使用微博、微信的瀏覽推送新聞、交友聊天、語音功能、好友圈查看好友狀態等功能。
如何在教學中借助微媒體平臺,開發一些能否輔助學生學習的系統,使其成為微媒體的功能延伸和補充,使學生在微媒體平臺上更方便、自主地獲取知識,必將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研究課題。
《2013年微博用戶發展報告》中的數據顯示[1],微博用戶數量不斷增加,目前手機用戶已經達到4.64億,其中90后已經成為微博用戶主力,占總用戶量的53%,80后用戶占37%;具有大專學歷以上的用戶占70%,高中及以下用戶不足30%。從上網特征分布看,微客戶端登陸用戶占76%,傳統頁面端不足29%;從用戶登陸時間看,晚上22點到夜間1點為一天中的最高峰。
《2014年微信分析報告》發布的數據顯示[2],微信用戶從0到一億只用了433天,目前微信月活躍用戶接近5億,公眾帳號達580萬個,平均每日新增1.5萬個。從職業分布看,大學生占64.51%;從年齡段看,20~30歲年齡段占74%。
目前,大批的精品課程和共享資源課程都已經上網,方便了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但其受網絡環境的限制,有些學生不知道課程網站或者沒有條件很方便的用電腦上網。今年來教育部舉辦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效果非常好,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微課作品。在大賽的感召下,微課成為目前教育工作者熱議的話題,雖然個別教師已經嘗試將微課引入到教學之中,但并沒有大面積推廣使用。碎片化教學資源理念已經初步形成,但沒有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廣泛使用和實踐體驗。
2.1.1 網絡結構有區別
在信息維度方面,微博信息開放度很高很,是開放的個人媒體信息平臺;而微信的信息開放度低,更多基于一對一的隱私對話,兩者其實是相反的。在關系維度也一樣,微博主要強調信息,并不過分強調關系;而微信中,信息則更多是基于關系核心的。這種差別是兩種微媒體主導方向上的差別。
2.1.2 微信公眾平臺可以群發信息,但仍然是一對一的,尤其是在產生對話以后
實際上騰訊公司現在已經控制群發的數量,因為無限制的群發,將改變并嚴重削弱雙向對話模式,而雙向對話模式,是微信的立足之本,這跟微博信息的“廣播”模式截然不同。微信是對話的工具,而微博是公眾發布新聞資訊、公眾信息、新鮮事以及宣泄心情的地方。
2.1.3 內容的差別
微信和微博在信息內容上存在差異。微信傾向于個人話題,也就是非公共話題,而微博更像走上講臺對大眾進行演講。人們在使用微信和微博時,即使在內容上常有交叉,但有意無意間,還是會表現出這種區分的。
2.1.4 對話的區別
微信公眾平臺現在雖然可以以廣播的形式開始,但一旦用戶回應,互動又立刻轉回一對一的形態,而這種一對一,并非像微博一樣是公開的,也就是,對其他人來說,這個對話是不可見的。
2.1.5 應用領域區別
不同的網絡結構,決定了微信和微博將在應用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從信息角度,由于微博是傳播效率最高的媒體平臺,所以如果你需要做的是品牌曝光度、公共關系或者其他一切你希望廣而告之的活動,微博的作用在此時要大于微信。微信在這方面是弱勢的,比如,它更多是私下對話,它很少轉發并促成傳播,你的對話內容,對別人也不可見,也無法參與評論,還有,你也無法像在微博上一樣,可以很容易地根據公開信息來尋找或定位一個客戶。
而從關系角度,微信的作用要大于微博。因為,微信的溝通手段更先進,它有移動性,有實時性,有地理信息,還有語音等強有力的多媒體支持。通過微信,你提前找到確定的用戶。加為好友以后,通過對話機制,你維系關系的能力要比微博強很多,也就是,微信的溝通效率比微博高。而在一對一的對話中,像微博那樣繁雜的外部噪音也幾乎是不存在的。實際上,在溝通方面,無論微博怎么做,人們都不會放棄微信。
根據微博和微信的不同特點,微媒體輔助學習系統開發主要以微信平臺為主。
1)開發微信服務平臺,實現教師和學生不同身份登錄,教師能實現上傳資料、和學生互動交流等功能,學生能實現閱讀資料、觀看視頻、互動交流等功能。
2)共享教學資源。教學內容包括高等數學中的重要知識點、例題、習題、作業的詳細講解;資料類型包括視頻、PPT、PDF、WORD、圖片等;
3)互動交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對老師進行提問,老師及時給予解答,可以用語音、圖片、文字等方式。
4)輔助教學。老師在課堂上授課時,可借助此平臺讓學生預習、復習、鞏固知識點,起到留聲機的作用。
個人申請微信平臺已經不予許,只能以學校名義申請,而且開發過程需主要由專業的軟件公司完成,開發成本較高。但微信平臺功能強大,除了輔助學習之外,還能開發如校園通知、課表查詢、成績查詢、學生評教、選課、圖書借閱信息查詢、后勤服務、飯卡充值服務等等功能,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已經嘗試使用QQ群、微博搭建助學平臺,使用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將高等數學的課件、微視頻等教學資源上傳后,學生瀏覽查閱更加方便,互動交流明顯增多。很多老師反映現在的學生問題的少了,輔導答疑等了一個下午,一個學生都沒有來問題。其實不是學生沒有問題,而是學生課下主動學習的在減少,跟老師的距離“遠”,除了上課,學生見老師的機會不多,致使師生關系疏遠,學生不愿跟老師面對面交流。但在QQ群里,學生喜歡這種方式的學習交流,不受時空限制,不必面對面,群里討論火熱,老師參與也方便,共性的問題可以一起輔導,實踐效果良好。
微媒體時代高等數學輔助教學系統的研究將新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思路創新,實用效果明顯,學生和教師都將受益匪淺,比較容易推廣到其他學科輔助教學中,也必將對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起到推動作用。
[1]百度文庫.http://wenku.baidu.com/link?url=uq0BCKCKhTGezFQkbnyc7rwRdOQ nD5qEK2Dbm Fvb0xYHUBJkY6UAkCSd4d6rpeVvEk2s4AT6r90Ph4FUTVO7xM6Z FuHqpN4ZVdOPAK6Q-73[OL].
[2]文檔在線 http://max.book118.com/html/2014/0708/9006139.sht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