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奇
(秦皇島市海港區繆莊小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知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又是思維的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它們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我們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創新的精神。小學數學教學從一年級起就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任務。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精心設計問題,多運用一些直觀操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依賴性較強,大多處于被動思維狀態。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抓住時機,創造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情緒引進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情境中激發學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讓他們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主動地獲取知識。學習的思想活動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習的認識基礎,思維發展規律,精心設問題情境,巧妙設疑,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的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激發學生思維。創設問題情境,形成懸念,啟動學生主動思維。可以創設目標情境、認知情境等,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是教書育人交融的活動。呆板沉悶的教學氣氛,往往使學生昏昏欲睡;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卻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動性。營造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和促進學生勤于思考,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生缺乏變通能力,思維較單一。因此在教學中,要精選習題,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具一格,并注意從多種解法中對比分析,盡可能采用靈活的簡單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圍繞同一問題,讓學生不斷變換角度去思維,拓寬思路,并讓學生對比分析,選擇最優方法,達到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目的。
小學生往往語言表達能力較低,不能用語言完整清晰地敘述思維過程,特別是數學語言更是缺乏,阻礙思維發展。新課程標準指出:“逐步培養學生能夠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币虼?,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訓練和發展思維是重要環節。對小學生更要加強數學語言訓練,為此,教師要耐心聽學生說,鼓勵學生敢說,培養學生會說,引導學生說好。所以,教師要長期地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要強調學生對每個算理的正確表述,規范學生的語言,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敘述模式。對學生進行說的訓練時,要加強復述,讓學生多說,讓每個學生都有說的機會,讓學生完整地敘述獲取知識的過程。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學生既會說,又會想,通過培養學生表達能力,達到發展思維的目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在學習“小數和復名數”這一章節時,由于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需要綜合運用的知識較多,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怎樣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好這一部分知識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說理訓練。在學生學完例題后,啟發總結出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講出做題的過程。通過這樣反復的說理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展。當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不充分還有其它方面,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也很多。只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為學生自主性、主動性的提高良機,科學地、經常地、多渠道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就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
數學的性質決定了數學教學既要以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為基礎,又要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品質的差異集中體現了學生數學能力的差異,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實際上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中應當教育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全面地思考問題,養成追根究底的習慣。對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辨別對比,認清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同化概念的同時,使新舊概念分化,從而深刻理解數學概念。通過變式教學揭示并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方法的本質與核心。在解題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審題,發現隱蔽關系,優化解題過程,尋找最佳解法等等。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有計劃、分層次的進行練習,學生在練習中的表現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和指導,而且學生之間你一言我一語的補充回答能有效的激發思維,從而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課堂上學生學習了思維方法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思維方法,要能夠很好地運用,課下還必須經過適量的練習。在練習中重復運用已學過的思維方法,反復強化它們在頭腦中印象,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還可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利用現代教育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創設富有變化的練習情境,教師在練中講,學生在練中學,提高練習的效率,從而使知識系統化,也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識,發揮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思維的深刻性;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既能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發掘學生的潛能,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促進素質教育實施。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是單純的傳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而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維能力的發展)的過程。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運用思維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體的內容和材料。這樣說,絕不能認為教學數學知識、技能的同時,會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只是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供有利的條件,還需要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并且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計劃地加以培養,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這一點,教材沒有有意識地加以編排,教法違背激發學生思考的原則,不僅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相反地還有可能逐步養成學生死記硬背的不良習慣
總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精心設計問題,多運用一些直觀操作,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周玉仁.小學數學教學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嚴士健.面向21世紀的中國數學教育[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3]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編.新課程理念與創新[M].北京師范大出版社,2001.
[4]黃育粵.培養轉化意識、發展思維能力[M].湖北教育,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