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玲
(成武縣環境保護局,山東 成武 274200)
目前,許多城市的內河成了三產行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污管道,致使其水質、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淺層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同時嚴重影響了城市的總體面貌。因此城市內河的綜合治理擺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已成為當務之急。
多年來,由于沒有合理有效的生態保護措施,加之流域兩岸居民隨意排放生活污水和傾倒生活垃圾,對流域水體造成的污染比較嚴重,整個流域水質情況非常差,遠遠不能達到城市規劃的水質要求。通過不完全統計,目前河流水質的主要環境指標大致如下:能見度在20厘米以內;氨氮濃度在30毫克/升左右;化學需氧量在400毫克/升左右;溶解氧在20毫克/升左右,屬于劣五類水質。
造成城市內河水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城區居民生活污水、餐飲等服務行業廢水的無組織排放和附近居民生活垃圾的隨意傾倒,造成河道上游淤積堵塞嚴重,河道內長期積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釋放的有害物質,長年無外來客水匯入,導致水體缺乏必要的循環,溶解氧過低,失去水生物、植物生存的必要環境,缺乏自凈能力,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城市納污河道。
城市內河的綜合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到城市建設、水務水利、環境保護等多個政府部門,主要治理措施應包括截污、清淤、護岸、綠化等方面。
3.1.1 內河治理,治污現行
根據國家規劃發展的法律文件,按照各個部門的權限,制訂中長期的污水截排規劃和內河治理規劃,按照“內河治理,治污現行”的原則,由勘測設計部門根據地形地貌特點,劃分污水治理區域;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和水環境規劃、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以及城市排水專業規劃的要求,確定截污規劃和方案。
3.1.2 截污、治污的具體方法
發動群眾,組織人員對內河污水排放情況進行統計,包括對污染源進行登記:地點、流量、排放量、排放時間和高程等,了解排污原因,參照內澇城市的排水經驗,建立提升泵站,統一回收進行處理。其中查處污染源要逐一編號、不留死角。
3.1.3 污染企業處理和解決方法
對于企業污染事故和現象,管理部門應嚴格執法,加強管理,對超標排放 者嚴懲不待,用經濟手段促進企業污染治理。同時,應強制要求排污企業進行廢水回收利用、減少排污數量和污水集中排放處理等方法解決,動用社會科技力量,由專業咨詢公司為企業出謀劃策,滿足截污規劃的前提下,擬定具體方案(或方法)供企業選擇,達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3.1.4 截污、治污的區域性
根據水流速度和河流污染段的長度,需要各個市、區(縣)各部門的協助 和共同努力。一般情況下,中小型城市,山地地形的城市截污和污水輸送比較容易,大城市、平原城市排污、治污則應增加一定數量的大型泵站來保證污水輸送。
1)水下森林凈化水質布設以黑藻、伊樂藻、金魚藻、苦草等沉水植物和浮葉植物睡蓮等為主的水生植被,以吸收和轉化水中和底泥內的營養物,輔之于構建水生動物種群,維護生態平衡,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
2)內河水系有計劃補水。根據每個河道情況,有計劃、有步驟的引水,促進水系循環,保護水中植物,進一步提高水質。要設法創造活水源頭,比如建造大型污水治理廠,把污水處理廠尾水作為活水源頭,另外可考慮從其它江河湖泊或水庫引水,為城市內河提供新的水源。
3)城市內河生態修復技術。水體修復生物制劑技術主要有水質改善微生物制劑方法、底質改良技術和藻類生態改善制劑方法。生物柵與人工水草凈水技術特點。生物柵和人工水草-藻菌生物膜技術是一種可以應用于富營養水體水質改善的原位凈化技術,不需要任何動力和能源,具較好的生態安全性;可以明顯抑制水體中藻類的生長,遏制或者消除水華,從而迅速提高水體的透明度,改善水體景觀質量;該技術可以在不降低水體營養水平的情況下,在較短的時間 內顯著提高富營養水體透明度,為富營養水體水生植被恢復與重建營造一個適宜的理化環境。
4)生態浮島與漂浮式人工濕地技術內容生態浮島技術就是利用人工浮體,在上邊栽培水生植物,凈化水體,抑制 藻類生長。漂浮式人工濕地就是在河道深水區域設計的浮島載體,利用陶粒、生物碳等填料作為浮體,和水生植物構成可移動的人工濕地。
5)造流曝氣技術內容。利用“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水體自然生態凈化原理,在相對封閉、水體流動性差的的水域中,設計曝氣推流,營造水體的循環對流,從而改善水體中的水流流態,促進上下層水體交換,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破壞微鬟藻的生存環境,實現抑制藻類繁殖,激活水體凈化機能的目的。
在城市內河治理中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工程的實用性和質量,而忽視周邊環境的規劃設計思路,把河道治理作為一項綜合工程,突出生態功能、景觀功能、使用功能,以城市環境美化為中心,力爭做到河道與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環境景觀相結合,建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內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