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群
(江蘇省交通工程建設局,江蘇 南京 210004)
2001年以前,拉薩市廣大農牧區除109國道、318國道外,基本上沒有黑色路,雖然拉薩市區位優勢明顯,但是尼木、林周兩個縣不通油路,油路通縣率為71%;全市57個鄉鎮中,除臨近國道的鄉鎮外,其余29鄉鎮不通油路,油路通鄉率也只有49.12%,甚至個別鄉鎮不通等級公路,全市行政建制村尤其是村民小組的公路基本屬于等外路、簡易路、自然路。200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會議制定的優惠政策中提出“在完成青藏公路改造的基礎上,重點整治川藏、滇藏和中尼等干線公路;有重點地建設區內公路連接線、旅游公路及農村公路。”國家制定和落實了一系列對西藏的特殊優惠政策,大幅增加了公路基礎設施投入,全面實行了對西藏基礎設施優先安排、傾斜支持的政策制度,為加快西藏交通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拉薩農村公路由此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建設。
自拉薩市2002年實施農村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以來,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穩步推進。拉薩市現有七縣一區,共計6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261個行政村、居民委員會。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截止2013年年底,拉薩市七縣一區的6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225個建制村以及所有的自然村已全部實現了通達,其中65個鄉鎮(含8個街道辦事處)已通油路,通暢率達100%;222個建制村(含35個居委會)已通油路,通暢率達85.4%。拉薩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了約3971公里,通達、通暢率均居全區第一位。拉薩已初步形成“覆蓋廣泛、結構合理、干支協調、銜接順暢”的市域公路網系統。
農村公路的大規模建設,不僅有力地促進了拉薩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拉薩市農村公路建設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促進了城鄉統籌發展。在未實施農村公路建設之前,農民群眾出行困難,嚴重影響廣大農村地區居民的生產和生活。農村公路建設改造后,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地區歷史以來的“出行難”問題,使鄉村與城鎮的聯系更加便捷、緊密,提高了農產品的運輸效率,擴大了流通范圍,推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二是,激活了農村經濟。農村交通通行條件的改善,增加了農民與外界的溝通機會和溝通范圍,促進了信息流的順暢流通,有效促進了農民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對招商引資和產業開發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農村公路交通條件的改善,對做強、做大高效農業,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有重要作用;最后,出行條件的改善,保證了區域居民外出經商、務工的快捷、順暢,增加了農村居民收入,激活了農村經濟,促進了農村發展。
三是,加強了黨群干群關系。農村公路工程作為黨和國家解決“三農”問題的生動載體,被廣大農民群眾譽為“德政工程”,切實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村、對廣大老百姓的關心,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有利于改進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鞏固黨在農村的領導地位,有利于塑造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維護社會穩定。
雖然全市公路通車里程近年來有較大增長,但是仍有部分農村公路屬于等外路、自然路、簡易路,部分行政村公路通達情況較差,致使農牧民安全便捷出行困難。此外由于農村公路建設標準較低,抗災能力差,遇到雨季,路面受損嚴重,通行能力降低,極大地影響了農牧民出行,阻礙了農副產品流通。
目前拉薩市農村公路仍存在部分“斷頭路”,沒有形成必要聯網和循環,導致公路通行效能整體偏低,公路網的整體效益不能有效發揮。在遇到重大自然災害出現交通阻斷等問題時,公路的應急保通、迂回通行能力受到很大制約,交通中心的強大功效沒有顯現。
由于拉薩市屬富礦區,礦山企業運輸礦石車輛多為大噸位車輛,在運輸中超載現象嚴重,對農村公路的破壞現象嚴重。尤其是對橋梁、涵洞、路基、路面的破壞。部分農村公路路段不僅是省道,又是一條旅游公路,同時又是礦山企業運礦必經路段。受到超載車輛的影響,不斷出現坑槽、路基沉降、路肩坍塌等公路病害,對農村公路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影響了其通行能力。
目前拉薩市達孜縣、林周縣、尼木縣、當雄縣、墨竹工卡縣交通局已配備了六臺裝載機作為農村公路搶險保通機械,但仍有縣區養護部門無一輛養護機械。在雨季,公路水毀造成的公路堵塞時,因無養護機械,人員無法及時清理,造成公路堵車時間延長。缺少養護機械直接影響了養護工作的有效開展,影響了養護進度及養護質量。
由于農村公路的建設和養護資金基本來源于國家投入(以補助形式撥付養護費),而地方財政投入養護費用有限,使得建設和養護資金嚴重匱乏,使得超期服役的老路沒有資金及時改造,增加了養護難度和養護成本,而資金的不足,也使得縣鄉公路的養護難以上臺階、上檔次,仍然停留在季節性養護上,以手工為主的階段,造成了部分縣、鄉公路路況下降,甚至個別路段出現了“失養”的情況,村道更是無人養護。此外,由于拉薩的地質地形及雨季集中的地理和自然因素,加之農村公路建設標準低,抗防災能力弱,造成每年公路水(雪)毀災害嚴重,損失較大。但目前農村公路無專項水(雪)毀資金來源,造成公路晴通雨阻的情況時有發生。
科學的發展規劃是保障拉薩市農村公路乃至整個交通運輸行業有序健康發展的基礎。要充分認識到編制規劃的重要性,在“十二五”的收尾之年,全面總結“十二五”期間拉薩整個交通發展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分析研判“十三五”拉薩市交通運輸和農村公路發展面臨的形式,科學合理編制《拉薩市“十三五”交通發展規劃》以及《拉薩市公路網發展規劃》,認真研究新時期拉薩市農村公路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發展目標,確立農村公路建設在拉薩整個交通運輸體系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力度解決“斷頭路”問題,構建合理的農村公路網絡架構,用科學的發展規劃為今后農村公路發展決策提供依據。
藏區農村公路建設的特點是戰線長、地域廣、工作面廣、工程量大、投資低,因此要求工程項目負責人必須對工程建設質量進行全過程監管,嚴格按照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對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進度、費用、安全生產及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全面管理。要做好宣傳工作,提高公路施工人員的質量意識,規范其施工操作;要切實提高工程材料質量管理,擇優選擇采購人員,對采購環節嚴格把關,保證工程材料質量合格、可靠;要建立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項目管理制度,符合項目施工組織方案;要加強項目現場跟蹤監測,隨時抽查一些易出現質量問題的項目,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將質量隱患消滅在襁褓之中。
由于拉薩全市海拔較高,氣候條件惡劣,地形地勢復雜等因素影響,仍采用簡單的養護手段和拼體力的落后生產方式必須徹底改觀,要積極引進養護機械設備,提高公路養護的機械化水平。必須加快公路養護機制的轉換和管養體制的改革,強化全面養護管理工作,界定養護主體,明確管養責任,認真貫徹“建養并重、協調發展、深化改革、強化管理、提高質量、保證暢通”的指導方針,積極引入市場經濟的競爭、激勵、風險、制約機制,綜合比較應用分類管養、分級管養、片區管理等模式,由公路養管依賴性向主動性轉變,由突擊性養護向經常性養護轉變,由原始型養護向現代化養護轉變,由干預型管理向依法治路轉變。堅持建養并重,切實把公路養好、管好、用好。與此同時,應繼續提高拉薩市農村公路養護經費標準,細化養護專項資金目錄,抓緊配置養護專用機械,使農村公路真正有人養護,有錢養護。
超限運輸對農村公路的破壞已經成為了影響農村公路通暢的重大問題,因此,治理超載車輛應成為路政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交通主管部門應當以維護路產、保護路權為宗旨,加強對公路的巡查力度,提高路政路產案件的查處力度,繼續強化治超工作,遏制超載超限運輸的現象。嚴格執法,文明執法,依法行政,重點整治超載超限運輸損壞路面現象,保障農村公路安全暢通。
[1]劉春輝.路暢通百事成西藏農村公路建設成就回眸[J].交通建設與管理,2009,04:75-76.
[2]高琳,閆瑩.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問題研究[J].公路與汽運,2013,02:213-215.
[3]張興宇.論西藏農村公路建設中如何加強工程質量管理[J].企業技術開發,2011,01:148-149.